2013年12月23日星期一

訓練寶寶如廁 父母正確引導

爸媽要如何開始訓練寶寶上廁所呢?

訓練小孩子大小便不僅可以養成寶寶生活習慣,更重要的是學習自主獨立的生活能力,男女寶寶訓練方式有很大的不同,要如何引導及該注意哪些事呢?一起來看看!

一、訓練寶寶排便前準備

1、有關身體知識

告訴孩子身體部位及功能包括人體排泄部位。要讓孩子明白大小便是從哪裡排的。
不必顧慮這樣使孩子神經受刺激,可以做得自然。孩子對此不會有什麼想法。

[重點提示] 用孩子身體部位指給他看並告訴他怎樣稱呼,讓孩子了解自己身體。讓他們看你是怎樣大小便的,當然最好讓同性的父母為他們示範。

2、教導排泄用語

孩子需要學會用語言或手勢告訴父母他們要大小便。說話晚的孩子顯然更多的是用手勢。

[重點提示] 孩子怎樣表達都可以。上廁所,大便,小便,解手,拉屎,尿尿,使用哪個詞都可以,只要大家能明白孩子的意思就行。

3、訓練排便意識

孩子知道他何時想排便?或能知道自己尿褲子了嗎?這些是保證訓練成功的重要技能。許多幼兒不到1歲時就能夠發出他就要排便的信號。

[重點提示] 特別是當他們總是走到屋角排便時。父母可以利用這些早期的表現幫助孩子理解或講出他們大小便的感覺。

二、寶寶大便訓練方法

1、學會觀察寶寶

訓練寶寶養成定時大便習慣,如果發現寶寶有出現臉紅、瞪眼、凝視時就應把寶寶抱到便盆前,並用嗯嗯的發音使寶寶形成條件反射,久之寶寶時間就會有便意了。

2、掌握排便規律

寶寶大便乾硬在便便時會顯出與平時不同的表情,當看到寶寶憋足力氣時,媽媽要預感到寶寶要便便。這是每個寶寶成長過程中必經階段,不要流露出厭惡的態度。

3、教會自我控制

寶寶有要大小便的表示,一定要迅速做出反應,因為寶寶只能自我控制很短的時間。每當寶寶能自己控制住大小便時,應及時表揚,讓他產生一種自豪感。

三、寶寶排便男女有別

1、通常一次完成

由於大腸小腸發育過程寶寶還不太會將大小便分開,通常是一次完成。所以不論是男女建議媽媽先讓寶寶坐在自己的便桶上,讓孩子自由、沒時間限制上廁所。

2、男生站著尿尿

(1)小男生會有一段時間開始喜歡玩站著尿尿,而且亂尿等遊戲。因為寶寶本來好奇心最旺盛,他也會為自己新具備的能力沾沾自喜,陶醉在遊戲之中。

(2)爸爸媽媽需要多一點耐心清理殘局。等到孩子漸漸習慣了而且已經具備足夠耐心和注意力時候,爸媽可以開始引導孩子練習如何射得更準一點。

(3)最好能夠讓男寶寶有男性的模仿對象去指導,偶爾也可以玩些遊戲。

3、女孩蹲著尿尿

(1)很多女寶寶看見爸爸或其他男生站著尿尿,女寶寶會想自己試試。媽媽不需要講大道理,只要事實證明站著尿尿會很不舒服,褲子髒了濕了會很不漂亮。

(2)此時媽媽可以適時告訴孩子,媽媽都是坐著既不會弄髒自己的漂亮的衣褲和鞋子,而且坐著其實更加輕鬆愉快值得男生羨慕呢。

四、寶寶大小便注意事項

1、 不能進行體罰

從沒有尿濕過尿布的嬰兒(1歲前)把尿布尿濕了時,一定不能體罰他,一體罰可能尿濕的情況反而會發生的多。

[重點提示] 爸媽在訓練寶寶排便上一定要耐心細緻、持之以恆,進行多次嘗試。

2、減少細菌感染

每次寶寶排便後,要立即把寶寶的小屁屁擦乾淨,並用流動的清水給寶寶洗手。減少細菌感染的機會,便後要給寶寶清洗屁屁,保持寶寶臀部和外生殖器的清潔。

3、養成排便習慣

每隔一段時間把一次尿,讓寶寶形成條件反射,逐漸形成良好的排便習慣。坐便盆時,不要給寶寶餵飯或讓寶寶玩玩具,以免造成不良排便習慣。

4、女生不穿太雜

千萬不要給孩子穿太複雜的衣褲,讓她難脫難解。寶寶通常會憋到再也不能憋的時候才告訴媽媽,本來就比較緊張,很難控制自己。

[重點提示] 褲子怎麼解也解不開等不必要的挫折,那麼,尿褲子肯定是經常發生的事情了。

網路轉載

胎兒的動作模式與睡醒週期

以往,準爸媽們只能發揮想像力,想像胎兒究竟在作些什麼,怎麼在子宮裡度過漫長的一天。而現在,透過超音波技術的進步與實驗方法的改良,研究學者已經能夠一窺胎兒在子宮裡的生活。因此,就讓我們藉由研究成果,一起進入胎兒的生活世界吧!

【胎兒的動作模式】

  雖然說子宮裡好玩的東西不多,但是,胎兒在準媽媽肚子裡並沒有閒著,總是不斷地嘗試,動動手、踢踢腳,還不時地扭動身體,看看自己究竟能夠作些什麼,可說是行動力十足的實踐家。

  懷孕初期,八週大的胎兒已經是〝人模人樣〞,不但四肢與五官已逐漸成形,主要器官也快速地發育。此時,胎兒的身體常會扭來扭去,並發展出驚嚇反射(同時把手、腳甩出去),也出現了打嗝的動作。到了第十週,胎兒就會藉著轉動身體與四肢來變換位置,並且出現小幅度的吞嚥動作。第十三週起,胎兒就已經出現相當協調的肢體動作了。

  到了懷孕中期,胎兒會在羊水中游來游去,還會握拳、吸拇指和玩臍帶,而這些行為可以促進胎兒發展肌肉與感官知覺。更有趣的是,胎兒會利用吸進、吐出羊水來練習如何呼吸,以強化肺部功能,為出生後的呼吸行為作準備。此時,胎兒已經可以聽到聲音,會因為太大的聲響而表現出驚嚇反射,有些準媽媽(尤其是經產婦)可以感覺到胎兒輕微的動作。

  懷孕後期的階段,胎兒對於聲音、觸摸、光線改變,會出現特定的反應,同時又因為羊水減少和胎兒身高體重增加的緣故,所以,準媽媽可以很清楚地感覺到胎動,甚至從肚皮外就能看得出來。除此之外,胎兒已經發展出固定、規律的動作模式,其中也包括了睡眠與清醒的週期。

【胎兒的睡眠發展與睡醒週期】

  睡眠發展與大腦的成熟度有著相當密切的關係。懷孕階段,由於胎兒的大腦功能尚在發育中,所以胎兒的睡眠型態並不成熟。一直必須等到出生後三、四個月大時,睡眠與清醒的時間才會比較固定,呈現「白天睡得少、晚上睡得多」的睡眠型態,而一歲大的寶寶,睡醒節奏才會達到穩定的狀態。

  目前,研究學者仍不清楚,在懷孕26週前,胎兒的睡眠型態是如何演變;懷孕第26週後,因為透過早產兒的研究發現,胎兒的活動型態已有清醒與睡眠的分別,而且,雖然胎兒的睡眠總時數很長,但卻是呈現睡一段、醒一段的循環,也沒有白天夜晚之分。之後,隨著大腦發展趨向成熟,清醒的時間才會逐漸增長。

  不過,胎兒的睡醒週期與準媽媽的作息之間是完全獨立的。通常只要準媽媽稍微用心觀察,就能察覺胎兒的睡醒週期。一般說來,當準媽媽準備休息或是快要入睡時,胎兒的活動量就會比較頻繁,而這可能是因為準媽媽休息時,比較容易注意到胎兒的動作,也有可能是因為當準媽媽處於活動狀態時,胎兒活動量就減少的緣故。


2013年12月21日星期六

亞斯伯格症的孩子是什麼樣的小孩?

亞斯伯格症的孩子是什麼樣的小孩?


亞斯伯格症雖然具有自閉症的三種特性,但沒有智能發展遲緩的情形,而且通常從小就很喜歡與大人交談,擁有很容易判別的特性。

亞斯伯格症是具有自閉症的三種特性,但沒有智能發展遲緩(或不明顯)情況的自閉症。
⋯⋯
1944年奧地利的小兒科醫師亞斯伯格針對「沒有智能及語言發展遲緩情形,卻在社交功能、與他人的互動及行為上出現問題的孩子」提出一份報告。

儘管他的論文後來引發了非常大的爭論,也大大改變人們對自閉症的概念,不過亞斯伯格的「報告」,最終還是受到人們重新認識,並持續到現在。

我行我素的行為
不顧慮對方的心情及狀況,言行舉止顯得我行我素
★通常喜歡與大人交談,勝過與同齡小孩交談。
★毫不怕生,甚至能主動與初次見面的人攀談。
★很愛講話,但通常只顧說自己想說的話。
★講話方式多為直截了當。
★回答他人問題時,通常會加入一些不相干的答案。
★在不需要主張自己想法的日常對話裡,通常都能與人正常交談。
★和同學一起玩耍時,如果覺得膩了,或對其他事物產生興趣,即使玩到一半,也會擅自走掉。
★有時也會主動找同學玩,但此時都會主張自己想玩的東西。
★容易被周遭人認為是一個任性自私的人。

語言發展不但沒有遲緩,通常還會比較早
★喜歡使用艱深的言詞及單字、英文等。
★講話像大人一樣客氣、顯得早熟,完全不符合自己的年齡。
★表情通常都能顯得很正常。
★說話時並沒有音韻障礙,若有也很輕微。
★沒有仿說現象的情形。
★通常能理解玩笑話及比喻的話,但無法理解諷刺的話。
★懂得讀取語言的表面意思,但無法理解弦外之音。
★有時無法理解代名詞的意義。

做事不懂得通融
★會玩扮家家酒的遊戲,也能創作具有情節的漫畫或故事,但通常內容都大同小異。
★對於自己在意的事情會不斷重複地說,或不斷跑來問。
★思考模式及行動很不懂得通融。
★自己能接受的規則會隨時要求所有人都要遵守。

其他
★常常出現與注意力缺失/過動症相同的行為特徵(過動及注意力障礙等)。
★通常手腳不是很靈巧。
★常出現彷彿自己是受害者似的言行舉止。
★有時寫字會歪七扭八。
★還沒教到的字,往往很早就已經會看了。
★進行魏氏兒童智力量表(WISC)時,常常發現語言方面的智能呈現顯著較高情形。

【我們每個人都有點自閉。】 /蔡文哲醫師
蔡文哲醫師表示,出生三星期嬰兒已對父母的表情有反應,包括吐舌頭、伸出小指頭跟父母互動;一歲半嬰兒更具備非語言溝通能力。

雖然自閉症最早確診年齡需等到寶寶一至兩歲,但嬰兒如果互動能力差,只對特定物品有興趣,甚至不看人,皆可能有自閉傾向。
「我們每個人都有點自閉。」蔡文哲說,每個人內心都有一點固執傾向,他以自己的孩子不愛吃番茄為例,總要把番茄炒蛋的番茄與蛋分開;不過,自閉症患者最大特徵除偏好強烈外⋯⋯,社交能力也較差。
許多家長擔心自閉症孩子將來找不到工作,蔡文哲說,「以前只能當僧侶,現在也可以當工程師。」父母應協助自閉兒善用那份專注執著的特質,針對孩子個性做適當安排,自閉兒仍大有可為。

2013年12月20日星期五

揮別產後憂鬱~健康瘦身3大招!!



產後減肥法一:母乳餵養
母乳餵養有助於產後減肥嗎?當然。你每次哺乳時,你的身體都會消耗大批熱量來分泌乳汁。而且,母乳餵養還有助於子宮的收縮,從而帶動整個身體的恢覆。

產後減肥法二:適當運動
擔心單純的母乳餵養無法解決產後減肥的問題?那麽你可以嘗試運動。繼母乳餵養之後,運動是最好的產後減肥法了。任何能夠鍛煉你腹部和四肢肌肉,並且能夠燃燒熱量的運動,都是你產後減肥的好選擇。

產後減肥法三:合理節食
熱量低的飲食確實有助於你產後減肥,但是節食遠不該是你的首選方案。不要太早節食。至少要等到產後6周後再開始減少熱量的攝入。如果你是母乳餵養,至少要等到產後2個月。太早地控制飲食會減少你的乳汁分泌,而且會讓你感到格外疲憊,照顧新生寶寶本身就要消耗很大的體力。再來避免節食過度。大多數女性每天需要攝入1800~2000卡路裏的熱量,才能保證擁有旺盛的精力和良好的情緒。最後避免體重迅速下滑。如果你產後減肥過程中每周減掉1千克(kg)以上的體重,那麽你的身體就會釋放更多的毒素,它們會通過血液進入你的乳汁。

2013年12月19日星期四

父母20个坏习惯影响BB一生



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遇到,在孩子的成长中坏习惯可能就更多了,因为他们还不了解真正意义上的对或者错,这些要靠我们来告诉他们,但是单纯的只告诉他们说:“不对!不许这样!这样是错误的!”而我们自己呢?我们是否遵守了人生和道德的准则?是否在毫不自知地给孩子以错误的引导?我们常常忽略了家庭的精神环境,自觉或不自觉地制造精神垃圾,侵蚀、毒害孩子纯洁的心灵,严重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

坏习惯1

工作繁忙压力大,回到家看到4岁的女儿不是时候地又吵又闹,你终于忍不住大吼起来:“怎么老是哭啊哭啊!别哭了,真是个烦人精!”

提醒:一个自尊并且尊重他人的孩子,一定是先得到过成人的尊重。如果我们不给予孩子这种尊重,对孩子很粗暴,孩子也会想当然地认为别人就应该按照我说的去做,难以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

坏习惯2

结婚多年,你和爱人经常为一些“为什么买鸡不买鸭”之类鸡毛蒜皮的小事,当着女儿的面吵翻天,事后又言归于好。

提醒:我们的敌对、争吵,给孩子提供了一个攻击性行为的坏榜样。我们吵架时的神态、姿势、语气语调、用语都被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日后孩子在游戏时,就对着洋娃娃嫩声嫩气地骂,狠狠地打娃娃,或者对小朋友说粗话、脏话。

坏习惯3

你辛苦工作,勤俭持家,舍不得给自己买新衣服,可是对儿子却很大方,他要奥特曼、要超人都照给不误,也不叫他节省。你想:独生子女社会,不就是为了一个孩子吗?

提醒:我们的这种“爱”,会使孩子只懂得到,不懂付出,孩子怎么能体会到挣钱的辛苦呢?

坏习惯4

每天你下班回到家里,总是习惯性地问女儿:“今天在幼儿园里过得怎么样?”一边问,一边就忙着做饭,整理房间,或者看报纸。

提醒:我们的行为好像在告诉孩子:“我并不关心你的答案,我现在真正关心的是能不能赶紧准备好晚饭,或整理好房间、看完今天的报纸。”这种做法只能从孩子那里得到一个令人又惊又气的答案:“没什么”,“凑合”,或者“还行吧”。于是,孩子从我们身上学会敷衍别人。

坏习惯5

你儿子为争夺玩具而跟别的小朋友吵架,你罚孩子一星期不许玩玩具。几天后,你意识到自己对孩子的惩罚有些过重了,可是你想:“父母言行要前后一致”,于是说服自己,不想把自己的话收回。

提醒:我们犯了错误,拒不认错,孩子也跟着一错到底。

坏习惯6

家里电视机坏了,你请儿子的舅舅来帮忙修理。到了约定的时间,舅舅却打电话说有急事来不了了。你挂断电话,对孩子和妻子抱怨:“你舅舅太不守信用了!以后再不找他帮忙了。”

提醒:责备和埋怨不仅无济于事,还给孩子做了一个坏的表率:在面对失望的时候,我们没有积极地想办法解决问题,只是一味责备和埋怨别人。

坏习惯7

晚饭后,女儿吵着要你给她讲故事,可你总是不停地忙着其他的事情:整理房间;回复邮件或者查看一些信息;刚要坐下讲故事,忽然又有什么事情要去处理了。

提醒:我们的行为举止使孩子明白了一个“道理”:生活中只有工作没有娱乐,家庭中只有家务没有游戏,为了在这个社会里生存和生活,必须一星期7天每天24小时无休止地工作。

坏习惯8

你和儿子排队在超市等着付款,一位妇女插队站在了你的前面,你要求她到后面排队去,但是她对你的话置之不理,于是你提高嗓门,与她理论,最后争吵了起来。

提醒:我们的做法对孩子进行了错误的社交技能训练,使孩子误以为吵架、谩骂乃至打架都是解决冲突的好办法,你就会经常看到孩子为了争抢玩具而与小朋友吵架或者打架。

坏习惯9

你是幼儿园家长委员会的成员,老师请你帮忙写几篇小文章用在园报上,可是你一直很忙,截稿前一天还不能完成这几篇文章。这时候,你打电话给老师,告诉她你病了,让她再找其他家长来写。

提醒:没有尝试就先退缩,那么,我们平时告诉孩子要“说到做到,决不食言”的光辉形象就毁于一旦,孩子学会了把许诺抛之脑后,靠撒谎而使自己轻易推脱。

坏习惯10

婚姻之路终于走到了尽头,你心中充满了对另一方的怨恨。于是你对6岁的女儿历数另一方的不是,并且告诉女儿:“爸爸/妈妈不要你了,你从此再也不要理他。”

提醒:这样做,孩子学会了恨,在达不到目的时就搞破坏,捣乱,进行报复。

坏习惯11

某一天,你突然发现爱人有外遇了!从开始时的震惊和恐慌,到最后的容忍,你告诉自己:“只要他/她还要这个家就行了,你还图什么呢,不就是要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吗?”

提醒:我们“善意”营造的一个貌似完整的家,并不能给孩子足够的温暖和爱,“同床异梦”和“貌合神离”带给孩子的将是对生活的不信任,对人间真情的误解!

坏习惯12

在结婚问题上,你的婆婆曾经百般阻挠,于是,婚后你从不孝敬老人,也从不带儿子去老人那里玩,背地里还经常当着孩子的面诅咒老人。

提醒:不为孩子树立孝敬的榜样,那么总有一天恶果会降临到你自己头上。

坏习惯13

你总是习惯随手乱丢东西,妻子会把你随手乱丢的一切东西都收拾好,从来不需要你操心。

提醒:这样,孩子也会养成把一切责任都推给别人的习惯。

坏习惯14

你在家总是鼓励孩子学习孔融让梨,而在公共汽车上却与老人、儿童抢位子,或者在“禁止入内”的牌子下让孩子爬到雕塑上摆pose。

提醒:我们说一套,做一套,对于一个没有形成适当的道德感的孩子,当他长大后面对现代社会的种种挑战、种种诱惑时,很难有定力守护好自己。

坏习惯15

孩子在游乐场上迟迟不走,你催了一次又一次,只见小朋友越来越少,你对孩子说:“别的小朋友都回去了,你也该走了吧!”终于把孩子拖走了。

提醒:我们总是用相对于别的小孩的标准来衡量自己的孩子,这会使孩子把注意力放在和别人比较上,并将此内化成自己的行为准则,长大之后做事就会轻易受其他人影响。

坏习惯16

路上又堵车了,你将车从紧急停车道上开了过去。后面5岁的女儿问你:“为什么我们走这边?”你说:“这儿没警察,也没有摄像头,没关系的。”

提醒:当我们在没人监督时违规,孩子就学到:只要不被抓住,做什么都可以。

坏习惯17

你在厨房里忙得热火朝天,6岁的儿子钻进来想帮忙,你赶紧把孩子推出厨房:“去去去,小孩子不要‘多管闲事’,一边呆着去。”

提醒:我们对孩子的“爱护”,让孩子认为一切都是父母的事。

坏习惯18

吃饭时,你当着孩子的面愤愤不平地告诉爱人:“小王升职了,他有啥了不起的,不就懂些电脑吗……”

提醒:我们不承认自己不如别人,孩子就学会以自我为中心,不思进取。

坏习惯19

5岁的儿子试图拆开一只闹钟看个究竟,你不禁勃然大怒:“小孩子懂什么?不准乱动!”

提醒:我们想让孩子知道哪些该做、可做,哪些不该做,可是,简单说“不”只能破坏亲子关系,压抑孩子的能动性,迫使他们转入“地下活动”,到那时悔之晚矣!

坏习惯20

女儿吵着要买芭比娃娃,你想制止她,就连骗带吓说:“不听话,警察来抓你了”,“不听话,爸爸妈妈不要你了。”

提醒:当孩子证明“自己被骗了”,以后就不再相信大人的话了……

结语:父母的一言一行,无论是美丑善恶、高尚卑俗,都会深深地在孩子的脑海里扎根,直接影响他身心的发育和成长。因此,要想孩子身心健康、成龙成凤,父母应该加强自身的修养,杜绝或减少家庭精神垃圾的产生。

簡單3招解決寶寶的口腔潰瘍

1、維生素C藥片1-2片壓碎,撒于潰瘍面上,讓寶寶閉口片刻,每日2次

2、用全脂奶粉每次1湯韙并加少許白糖,開水沖服,每天2-3次,臨睡前沖服效果最佳

3、西瓜瓤擠取瓜汁后含于口中,約2-3分鐘后咽下,再含服西瓜汁,反復數次,每天2-3次。

寶寶的屁股打不得

腦組織位于顱腔內,顱骨通過寰枕關節與人的脊柱相連接。

如果父母在打孩子屁股時出手過重、過猛,孩子的臀部突然受到撞擊,可經脊柱傳到寰枕關節,有可能造成顱骨整體變形,引起腦干的損傷,后果不堪設想,而且體罰對孩子身心健康極為不利。

小兒退燒新知~發燒躺冰枕無效,恐影響代謝致休克!

孩子一發燒,不少家長擔心腦子「燒」壞,會拿冰枕、散熱貼布幫孩子退燒。但根據衛生署與兒科醫學會發布的最新版「兒童發燒處置建議」,上述物理性退燒方法會干擾免疫系統,增加身體負擔,導致病程延長。對於代謝異常病童,更可能造成代謝系統崩潰致休克。

兒科醫學會祕書長李秉穎表示,燒壞腦子與發燒無關,而是腦炎、腦膜炎等疾病引起。他說,發炎引起的發燒,僅退燒藥、退燒針、肛門塞劑能退燒。冰枕、散熱貼布、脫衣服、吹電扇、打點滴,根本無效。冰枕、散熱貼布對熱衰竭、熱休克等身體無法散熱時才有效。

腦部升溫增免疫

發燒定義為體溫攝氏38度以上。生病時發燒,屬保護性的本能反應,目的在加強身體對疾病抵抗力,發燒時腦部自動將體溫設在攝氏39、40度。

放冰枕等物理性降溫方式,等於違背腦部命令,為提高體溫到腦部要求標準,代謝反應須加快,反而增加身體負擔,「盲目退燒會干擾免疫系統、使抵抗力變低,疾病反而較慢才好。」
對代謝異常疾病、慢性心肺疾病等發燒高危險群,使用冰枕等物理性退燒方法,常讓病情加重,身體代謝系統負擔加重,造成休克甚至是死亡。

手腳冰冷宜保暖

發炎引起的發燒,若在攝氏39度以下,且無特殊不適,不必給退燒藥;剛發燒時會手腳冰冷,應注意保暖,若超過攝氏39度可給退燒藥。

提醒家長,退燒藥目的在讓小孩感覺舒適,效果僅幾小時。若病程未結束,退了又燒,很常見,6歲以下或20公斤孩子給退燒藥應依據體重,不論藥水、塞劑,應間隔4小時以上,以免劑量過高,傷害肝、腎。若在攝氏37.5度就給退燒藥,恐使體溫降太低,傷害大腦、心臟。

呼吸急促快送醫

孩子未發燒時,若有呼吸急促或困難、意識障礙、嘴唇發紫等重症徵兆時,就應立即送醫。



兒童發燒 注意事項

一般孩童未超過39℃,或無特殊不適,不需積極退燒。但有代謝異常疾病、慢性心肺病等特殊病童,體溫逾38℃,可考慮退燒
退燒藥效果僅數小時,目的讓病童短暫舒適,若疾病未癒,退了又燒屬正常,不能自行加藥服用
未發燒時呼吸急促、抽筋、意識不清、嘴發紫、喊頭痛等重症前兆,應速就醫
冰枕、散熱貼片等物理性退燒,對病毒、細菌感染引起的發燒無效。僅對衣服穿太多、熱衰竭等體溫過高時才有用
打點滴無益退燒,脫水才需補充水分、電解質

兒科醫學會網站提供最新「兒童發燒處置建議」,以下參考連結http://www.pediatr.org.tw/

網路轉載

寶寶哭鬧的原因

抱起來哄也哭、躺著安撫也哭、拿玩具轉移注意力還是哭,面對猶如「磨娘精」的愛哭寶寶,十足考驗爸比媽咪的反應與耐心。「你(妳)到底是怎麼了?」是所有新手爸媽育兒的最大困擾,醫師指出,「哭聲」可說是新生寶寶與外界最主要的「溝通」方式。

哭,人類最原始的語言

林口長庚兒童醫學中心新生兒科主治醫師江明洲指出,對小Baby來說,哭聲是一種與生俱來、最原始的語言溝通模式。在尚未習得語言之前,寶寶的各種情緒與生理、心理需求,全都透過「哭」來傳達。

寶寶哭鬧的原因

造成寶寶哭鬧的原因有很多,對新手父母而言,要學會辨別寶寶哭鬧的緣由,的確不是件簡單的事,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產後護理之家護理長蘇麗蘋如此說道。不過,蘇麗蘋護理長緊接著表示,若父母平時能多用點心思,還是能夠辨別寶寶哭鬧的緣由,進一步輕鬆安撫寶寶哭鬧情緒。

★寶寶餓了

如果能了解寶寶想吃東西的信號例如:尋乳反射、哭鬧、發出各種聲音,你就能在寶寶開始大哭之前餵奶,避免寶寶哭鬧。

★寶寶需要換尿布

有些寶寶如果需要換尿布,會藉由哭鬧馬上讓父母知道。有些寶寶尿布髒了,反而覺得挺暖和、挺舒服的。不管寶寶屬於那一種類型,增加寶寶的舒適感是重要的。

★寶寶感到太熱或太冷

剛出生的寶寶喜歡被暖和地包起來。原則上,寶寶需要比父母多穿一層衣服,這樣寶寶才會覺得舒服。
另外,還得適時調整室內溫度,因為如果寶寶覺得太冷或太熱,都會用哭鬧來表達自己的不舒適,照顧者可利用觸摸寶寶的末梢,例如手、腳、鼻尖及耳朵,來辨別是否需調整衣物。

★寶寶想要抱抱

如果寶寶已經吃飽了、拍了嗝,也換了尿布,可能只是想讓人抱抱。也許父母擔心總是抱寶寶,會把寶寶「寵壞」,但不同的寶寶對抱的需求不一樣。如果你的寶寶需要父母的關注,可藉由擁抱或把寶寶放在前置式嬰兒背帶裡,讓寶寶有安全感而停止哭泣。

★外界環境過度刺激

剛出生的寶寶通常喜歡別人的關注,但是也很容易因受刺激過量而「哭鬧」。剛出生的寶寶不能完全接受每天受到的外界過度的刺激,例如光線、聲音、被人抱來抱去。如果活動太多,寶寶可能會受不了。通常就會用哭來表達「累了」。父母可以試著把寶寶帶到安靜的地方,讓寶寶休息一會兒,並試著把寶寶哄睡著。

★萌牙疼痛

寶寶長牙時,牙齦會癢癢的,且變得喜歡咬人或咬東西;除此之外,有些寶寶在牙齒萌出牙齦的邊緣會有一圈紅紅的發炎現象,稱為「萌牙性齒齦炎」,寶寶會感覺疼痛不適,因此,容易煩躁哭鬧。父母可以提供「固齒器」讓寶寶咬,增加寶寶的舒適感,並避免寶寶咬不乾淨的東西。

★腸絞痛

腸絞痛的發作,寶寶常以「高分貝」的哭聲及握拳踢腿的肢體動作表達,父母可以先用「薄荷油」塗抹腹部進行按摩,使其排氣;也可「輕揉」寶寶的腹部,緩和腸痙攣的情形。
此外,在飲食上,建議喝母奶。據研究統計,喝母奶的寶寶較不易有腸絞痛,因為牛奶蛋白可能會促使寶寶腸道不適應而加重症狀,當然哺餵母奶的母親也應注意不要攝取刺激性或易過敏性食物,如含咖啡因之飲料、牛奶及堅果類食物。

★發燒

當寶寶肛溫超過38℃或耳溫超過37.5℃,就表示寶寶體溫偏高了。造成寶寶發燒的原因很多,如: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肺炎等都有可能。發燒處理方式建議1.減少衣物或被蓋讓體熱散發2.給寶寶多攝取液體3洗溫水澡。若寶寶出現寒顫、發抖的情況,則應穿著適度的衣服,添加被蓋,並留意體溫的變化。

別讓寶寶哭太久

台安醫院精神科主任許正典說,嬰兒哭太久,確實可能提高腎上腺分泌壓力荷爾蒙如可體松、皮質類固醇等,若分泌過多,恐破壞腦部神經細胞、影響日後的學習,且某些寶寶哭得非常用力,還會哭到疝氣。
許正典表示,家長聽到寶寶哭,一定得先了解是否肚子餓、尿布髒、腹痛等生理因素,若都排除,且發現每次大人一到、孩子立刻不哭,那應該是撒嬌,建議家長不要反覆抱起來疼,否則養成習慣,教養會很辛苦。但他也說,最好也不要讓孩子哭超過30分鐘,須適時輕拍寶寶身體、安撫一下。

安撫寶寶好方法

彈奏或播放輕柔音樂(放錄音帶與自己彈奏的反應可是不同的喔!)。
輕拍寶寶背部,且傾聽媽媽安撫的話語(記得語調要輕柔而緩慢)。
讓寶寶聽一種反覆的聲音(如電鬍刀聲或棍棒擊打低沈聲)。
抱著寶寶散步(在客廳或戶外均可;但記得要有韻律而在角落略為停頓一下,不可急促,記得是寶寶的散步,而非媽媽)。
輕搖寶寶身體(如半坐姿向前後搖動)。
哼哼兒歌給寶寶聽(記得要面對他,使寶寶可以看見媽媽嘴形開閉,而且要緩慢,但有足夠表情)。
裝一瓶溫水(但不可使用熱水),將其輕靠在寶寶身旁。
使用不同材質安撫奶嘴,或者協助他吮吸手指。
試試幫寶寶再度排氣(尤其輕敲腹部有脹氣時)。
改變寶寶的姿勢(例如在你的手肘彎靠著、面朝媽媽,但角度調整得近些,或者直抱著而使身體靠緊媽媽,最好肌膚相融,並且眼神可接觸為佳)。
用媽媽的心,來感受寶寶哭聲真正的需求,是最有效而正確的方法,不一定有大的動作或聲音,只要柔靜輕撫、輕語呢喃的面對寶寶,必定可使親子互動更為正向,也能使寶寶真正獲得滿足而安靜下來。

寶寶不同時期的微笑都有秘密

各位爸爸媽媽知道嗎?即使一個微笑,也可以解讀寶寶很多想法的喲,不信?我們來看看不同年齡段寶寶微笑背後隱藏的秘密,看看他們想通過微笑來表達什麼呢?




寶寶的成長不止是生理上的,心理上也在慢慢地成熟,出生後幾個月至1歲的時間裡,正是寶寶開始學會表達情緒的過程。

這個過程中,不同成長階段寶寶的心理成長又各具特點,所以父母在不同時期應該對寶寶進行不同的引導。很多時候寶寶還不知道如何表達他們想要的需求,但是各位爸爸媽媽知道嗎?即使一個微笑,也可以解讀寶寶很多想法的喲,不信?我們來看看不同年齡段寶寶微笑背後隱藏的秘密,看看他們想通過微笑來表達什麼呢?

❤ 2~3個月的寶寶:渴望愛撫和玩耍的時候

這個月齡的寶寶已經開始認識周圍的環境了,喜歡爸爸媽媽的愛撫,也開始學會玩了。所以這個時候,如果有人善意地逗他,他就會樂呵呵的笑起來。如果跟寶寶玩的時候他笑得很開心,表示他喜歡這種愛撫的方式哦。

所以當寶寶處於這個年齡段時,爸爸媽媽要儘量 多跟與寶寶玩耍,可以把寶寶抱起來,讓寶寶跟自己對視,儘量 讓他看到自己豐富的表情,他就會開始模仿爸媽的表情了。同時,要經常撫摸擁抱寶寶,讓他覺得微笑是可以換來爸爸媽媽的愛撫的,寶寶就會更喜歡笑了,這樣也幫助寶寶朝著健康快樂的方向發展情緒。


❤ 3~4個月的寶寶:吸引爸媽注意力的時候

這個月齡的寶寶開始學會通過微笑來吸引爸媽的注意了。如果寶寶的微笑的時候爸爸媽媽也會對他笑,跟他講話唱歌,寶寶就會覺得很快樂。這個時候的寶寶雖然還不會說話,但是他就是用微笑來說:「寶寶好喜歡跟爸爸媽媽在一起呢!」

所以處於這個年齡段的寶寶想用微笑吸引父母的注意時,父母一定要給予積極的回應,微笑地對寶寶說說話唱唱歌,或者親親小寶寶,讓寶寶覺得他這麼做爸媽會很喜歡他,那麼寶寶就會更加樂於微笑,這也有助於寶寶健康的情緒成長。

❤ 4~6個月的寶寶:對外界有反應的時候

這個月齡的寶寶會經常「哈哈」大笑,當家人叫他的名字時,他會很高興地笑起來,這是小寶寶在回應家人的呼喚呢。但是,這個時候的小寶寶情緒轉化特別快,剛剛還在哈哈大笑的他可能會突然因為某件事情讓他不高興了,他就開始大哭大鬧向爸媽高聲抗議了。

所以這個階段,爸爸媽媽可要多花點時間和寶寶一起玩耍,多觀察他,瞭解寶寶的需求,在他想吃東西想玩玩具的時候要儘量 滿足,避免寶寶大哭大鬧。


❤ 6~8個月的寶寶:主動模仿父母的時候

半歲後的寶寶也慢慢懂事了,已經有了初步的幽默感和強烈的融入周圍環境的願望,所以他會開始主動模仿爸媽的一些行為和表情,以此來獲得爸媽的注意。當寶寶的模仿得到爸媽的表揚的時候,寶寶就會開心地笑起來。

所以這個階段,爸媽除了要積極地表揚寶寶的模仿表現,還要注意用各種各樣的表情和語調來幫助寶寶學習更多的情緒。寶寶的模範得到表揚了,也會更加高興地模仿其他表情了。

❤ 8~10個月的寶寶:渴望贏取讚賞的時候

為了吸引爸媽的注意,這個月齡的寶寶不止會經常笑,還會為家人做一些小小的表演,比如跳舞、認字等等,用這些來贏得家人的讚賞。寶寶也不再對很多以前喜歡的小遊戲那麼著迷了,也開始對爸爸媽媽比較「冷漠」了。

當寶寶樂於表演的時候,家人要積極地回應,誇張「寶寶真棒真聰明!」等等,這樣寶寶會很開心呢。而且爸爸媽媽可以多跟寶寶玩一些表情遊戲,讓寶寶表情更加豐富。

❤ 10~12個月的寶寶:開始學會觀察的時候

這個月齡的寶寶開始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他喜歡的人和玩具上,當他觀察到好玩的東西的時候,他就會開心地笑起來,好像在告訴爸爸媽媽他很喜歡這個小東西。

這個時候,爸爸媽媽可以有意識地帶寶寶去逛逛超市,讓他能夠觀察到更多新鮮的東西。可是時常指著一個玩具問寶寶「喜不喜歡它呀」,引導寶寶觀察和表達他的情緒。

http://momdata.blogspot.com/2013/12/blog-post_340.html

2013年12月17日星期二

1周嬰兒



當醫生為你的寶寶剪斷臍帶,處理妥當,抱他(她)趴伏在你赤裸、溫暖的胸前,和你肌膚相親時,你是不是已經暫時淡忘了剛剛經歷的那漫長而痛苦的分娩過程。

那種奇妙的感覺是否讓你終生難忘:歡喜、驚異、疼愛、恍如夢中等種種感情交織,還有幾分陌生、幾分不知所措。那種做了媽媽的體驗變得真實而立體,因為與你血脈相連的寶寶就在你的眼前、你的懷中,觸手可及。  

 剛剛出生的寶寶皮膚紅紅的、涼涼的,頭發濕潤地貼在頭皮上,四肢好像害怕一樣蜷曲著,小手握得緊緊的,哭聲響亮。從誕生的那一刻起到寶寶滿月,這個小生命已不再叫做胎兒,而叫做新生兒了。

正常新生兒的體重一般在2500克至4000克之間,身長在46至52公分,頭圍34公分,胸圍比頭圍略小1至2公分。  

 新生兒頭部相對較大,由于受產道擠壓可能會有些變形。頭頂囟門呈菱形,大小約2×2公分,可以看到皮下軟組織明顯的跳動,是頭骨尚未完全封閉形成的,要防止被碰撞,可以用手摸。寶寶的小臉看上去有些腫,眼皮厚厚的,鼻梁扁扁的,每個寶寶都有些相像。

這時的寶寶哭聲不算大,呼吸每分鐘40至50次,出生后8小時內體溫約為36.8-37.2度。

  一半以上的寶寶出生后2-3天會出新生兒黃疸,大多在第7天消退,病理性新生兒黃疸則需醫生診治。臍帶一般在4-7天脫落,要特別注意臍帶護理,以免感染。如果出生48小時還未排出胎便,也要請醫生檢查。

新生兒的視力范圍很有限,只能看到15公分左右的物體,所以要想讓寶寶看到你,就必須把臉湊近寶寶。  

 新生兒第一次吃奶叫“開奶”,醫生會在你產后半小時到1小時左右就讓你給寶寶喂奶,最晚一般也不要超過6小時,這樣對刺激乳房盡早分泌乳汁,加速子宮收縮復原,幫助寶寶盡快排胎便以避免出現新生兒黃疸等,都是非常有好處的。

  現在你和你的丈夫需要適應自己的新角色、新責任,新生兒所面臨的第一個任務就是適應外界這個全新的生活環境,與宮內環境相比,外面的世界陌生、寒冷,光線明亮,聲音噪雜,而且四周一下子變得那么開闊。

這時的寶寶更喜歡自己被用被子或毯子包裹起來,這樣會讓他(她)感到更溫暖、更安全,像在媽媽子宮中一樣。

網路轉載

媽咪哺乳期護理※乳頭疼痛怎麼辦?

許多媽咪在寶寶出生後選擇母乳餵哺,卻無法堅持到最後,其中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哺乳所造成的「乳頭疼痛」。而乳頭疼痛的最常見原因是由於「嬰兒吸吮不當」所引起,嬰兒含吮乳頭時未將足夠的乳暈部分含入口腔內,僅僅含住了乳頭的頂部,如此反覆的吸吮便會導致乳頭疼痛!

★如果已經發生了乳頭疼痛,該怎麼處理呢?

1. 哺乳前,媽咪可先用濕熱的毛巾敷乳房和乳暈3—5分鐘,同時按摩乳房以刺激排乳反射,擠出一些乳汁,這樣一來當乳暈變軟,就能方便寶寶含吮。

2. 先用疼痛較輕微的那側乳房哺乳,並注意將乳頭及乳暈的大部分含入寶寶的口腔中,還要注意變換寶寶的吸吮位置,以減輕對乳頭的刺激。

3. 如果由於其它原因要中止餵奶時,媽咪應用食指輕輕將寶寶的下巴按壓一下,寶寶便會自動吐出奶頭,千萬不要強行拉出,這樣會造成乳頭的損傷。

4. 在每次哺乳後,媽咪可使用不含香精、植物萃取的乳頭護理膏,來滋潤修護乳頭肌膚,舒緩因寶寶吸吮所帶來的不適感喔!(產前數週即可開始保養乳頭肌膚,以減緩產後乳頭不適喔!)

2013年12月16日星期一

父母必學不同年齡孩子犯錯的處理方式:

①2歲以下,不主張直接批評,最好的做法,是把孩子抱開,收拾好殘局。
②3-5歲,直接告訴孩子結果,例如:「看,碗破碎了」or「被打是會痛的」,不要給孩子貼標籤。
③6歲到小學期間,適當懲罰,但懲罰要事先預定好。


寶寶由 巛雅 媽咪提供

乳牙萌出順序

寶寶夜間哭醒不要馬上抱

寶寶夜間結束一個睡眠周期醒來,會轉入下一個睡眠周期,家長最好讓寶寶自然轉入下個周期。正確的做法是寶寶夜間醒來哭鬧時,不要立即去抱和拍,多等幾分鐘,多數寶寶哭鬧一下會自然轉入下次睡眠

男婴和爸爸的互动

科學家發現,在出生後3個月內,男嬰如果沒有與父親有良好的互動關係,在未來的成年生活比較可能會出現心理及健康的問題。英國劍橋大學的心理學家指出,如果父親在與小男生互動時,比較不熱衷、比較冷漠,或常陷於自己的思緒中,孩子在1歲時比較會有行為上的問題。

領導研究的英國劍橋大學保羅瑞成德尼博士說,大部份的研究都是在探討母親對嬰孩行為及發展的影響,但父親其實同樣也扮演重要的角色。他指出父愛對所有小孩都很重要,但對男生來說格外重要;而幼年時期若有行為問題,成年時通常會發展為更難克服的健康及心理問題。科學家指出,如果父親沒有在兒子出生後的3個月內與其建立良好互動關係,孩子一生恐怕都會有行為上的問題。相對的,如果父親在小男孩剛出生後,與其有良性的親子互動,小男孩在1歲時會更快樂、更鎮靜,且未來的身心發展將更健康。這個研究最近發表在《兒童心理學及精神病學》期刊。

瑞成德尼博士說:「我們發現如果父親與孩子的互動熱切,孩子比較不會有行為上的問題。如果父親表現得比較冷淡、常陷於自己的思緒中、或比較少與孩子互動,孩子未來比較會有行為上的問題。」研究人員指出,研究結果意謂:男生在年幼時比較容易受到父親影響。

作者: 劉運 | 台灣醒報

2013年12月15日星期日

德國的幼兒園都學些什么

寶貝要上幼兒園了,想知道德國的小朋友在幼兒園里都學些什么呢?德國幼兒園注重的是生活教育,3年時間,孩子們不但會去參觀警察局、郵局、消防局,還會學習買東西,種植花草,自己修理玩具,自己搭配衣服.是不是很豐富很有趣?(摘自:親貝網)

寶寶吐奶了,爸媽好擔心!

寶寶吐奶其實是很常見的現象,可能有幾個原因︰

第一,在寶寶食道與胃之間,控制讓進入胃部的食物不倒流回食道的刮約肌還沒有發育成熟,以致寶寶吃完奶後,發生少量「回流」的現象;

第二,不管是吸母奶或以奶瓶喝奶,有些寶寶常是連奶加空氣一併喝下去,當胃裡空氣一多,這麼一「嘔」,自然把少量的奶給一起吐出來了。另外,也可能純粹是因為大人唯恐寶寶吃得不夠,一直「灌」寶寶,胃裝不下,自然就吐出來。而寶寶吐奶的情況一直要到約六個月大以後,才會消失。

吐奶的居家照顧原則:
1.幫孩子打嗝
2.少量多餐
3.不要幫寶寶包的緊緊的
4.奶粉沖泡方式的改變

孩子愛亂扔東西怎麼辦?

孩子正是叛逆心很重的時候,他們很愛亂扔東西,易碎的玻璃杯、名貴的手錶,都會被孩子隨手扔出去。父母一邊為孩子收拾好爛攤子,一邊又苦惱不已,不知道該怎樣糾正孩子的壞毛病?


網友求助:

小編,您好,我兒子大概從會走路開始,他就喜歡把沙發上和床上的東西都扔到地板上。白天我們得把床上和沙發上所有的東西都放起來,不然他就會統統扔到地上。有時候臨睡覺前,他也要把床上的東西都扔下去,除非有音樂或故事吸引著他,他才不會扔東西。請問怎麼才能改掉他這亂扔東西的壞毛病啊?


回復:

一般到了6~8個月,孩子就開始有扔東西的行為了。凡是能夠抓到的東西,都會被寶寶有意識地扔出去,在扔的過程中,孩子也在觀察物體墜落的軌道、方式,探索不同物品落地時發出的不同聲音,這是孩子心智發展的一個階段行為。但當孩子過了2歲,還是喜歡亂扔東西,就屬於不好的習慣了,父母需要適當糾正。

  首先,父母需要了解清楚孩子愛亂扔東西的心理動機。2歲左右的寶寶,正處在他人生中的第一個叛逆期,“寶寶叛逆期”,此時他們的自我中心意識較強,喜歡通過扔東西等方式來吸引他人的注意力。另外,東西落在地上發生變形,或者發出不同的聲音,也是吸引孩子亂扔東西的一大因素。

  處在叛逆期的孩子,很難聽進去大人苦口婆心的說教。媽媽在日常生活中,加強對寶寶的關心,多與寶寶溝通,能夠及時了解他的最新想法。而掌握一些基本的技巧,則有助於引導孩子改掉壞毛病。

  你可以嘗試編造一些故事,將小道理貫穿在其中,講完之後還可以給他提問,讓他加深思考;也可以採取“冷處理”的方法,不理會他的這種行為。久而久之,孩子自覺沒趣,就會把注意力轉移到其他事物上去了。

  另外,你來信中提到,“有音樂或故事吸引著他,他才不會扔東西”。那麼,你還可以動動腦筋,想一些更好玩有趣的遊戲來轉移寶寶的注意力。給寶寶買一些發聲玩具,比如會叫的小野豬、大黃鴨、小公雞等,就能夠滿足寶寶喜歡聽聲音的喜好;而一些奇形怪狀的拼接玩具,在媽媽的示範下,也能夠吸引孩子加強研究。

  你還可以把扔東西變成有趣的親子遊戲。準備一個大紙盒、報紙團以及一些不易損壞的玩具,家長和孩子比賽,往籃子中投擲報紙團與玩具,美其名曰“打壞蛋”,看誰投得更準。等到孩子年齡更大一點,還可以多多改善遊戲規則與增加難度,比如,讓孩子單腿投擲,或者將紙盒放得更遠,閉上眼睛再投等。孩子的投擲行為有了“出路”,就不會想要亂扔東西了。這樣孩子可以鍛煉寶寶的運動知覺和空間知覺,增進親子關係。

  適當的小懲罰,讓寶寶“自食其果”,也是讓寶寶學會換位思考理解他人的重要方式。你可以事先跟寶寶說明,玩具一旦扔出去了,就不能再玩了。即便事後寶寶如何哭鬧,也堅決不要妥協;或者讓寶寶自己收拾扔出去的玩具,爸媽絕對不幫忙。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寶寶明白亂扔玩具的壞處,從而養成物歸原位的好習慣。


-網路轉載-

愛撫刺激大腦發展 別讓寶貝輸在起跑點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情侶間的愛撫常能讓彼此感情增溫,但你知道嗎?如果讓寶寶一出生就能接受父母的愛撫,不但能增進寶寶的依附感和親密感,越早介入對於神經元突觸的連結發展還有正面的影響!

大千綜合醫院復健科張筱君醫師表示,寶寶出生後一年,是依附感和親密感建立的黃金時期。一般來說,親密感指的是寶寶在出生一週內會建立的一種關係,而這個關係會影響以後的行為,發展成安全依附或不安全依附。

而依附感則是指嬰幼兒在與主要照顧者的互動過程中,會慢慢形成親子間的依附模式,且這些依附互動的經驗,會成為寶寶腦部結構的基礎模式,影響孩子如何面對環境與他人。

幫寶寶愛撫,到底有哪些好處呢?張筱君醫師指出,透過幫嬰幼兒按摩,除了可以增加寶寶的親密感和依附感外,還可以促進副交感神經激活、增強免疫代謝循環;最重要的是,能讓寶寶放鬆、更容易進入深層睡眠,提升大腦發展。

張筱君醫師進一步說明,對家長來說,透過幫嬰幼兒按摩,可以提升放鬆荷爾蒙的分泌、降低產後憂鬱症的發生、並促進媽媽的乳汁分泌,好處多多。因此,提醒爸爸媽媽們,別忘了沒事多幫家中的寶貝按摩,讓寶寶感受到父母愛的撫觸。

哄寶寶睡覺的“神曲”

一位爸爸偶然發現,哄寶寶睡時,播放林志炫的《離人》,一般3遍以后,寶寶就安靜睡去。

這條經驗被很多父母效仿,大部分父母宣稱有效,但也有部分失敗。

經測試該曲對0-2歲寶寶最有效。《水邊的阿狄麗娜》、《羅密歐與朱麗葉》、《秋日私語》、《搖籃曲》等也適合孩子睡前聆聽。

讓寶寶從小培養出5個好習慣!

我們應該把握幼兒習慣養成的階段,以身作則,讓寶寶從小培養出5個好習慣 ……

好習慣有那些呢?

● 好習慣1 有禮貌

禮貌是人際關系的橋梁,有禮貌的習慣更常見於日常生活之中,比如會問早道好、見到親友能主動打招呼,或是將「請」「謝謝」「對不起」時常掛在嘴邊。

養成妙招 說給孩子聽

在寶寶六七個月大時,就能聽懂大人的語言,只是還沒有說的能力。

家長不要認為因為孩子還不會說話,就不重視語言禮節。語言能力是由聽說發展到讀寫,因此在聽懂大人語言後就開始發生作用。所以,不要忽略懷中小寶寶的感受力,他此時就對禮貌的言談有了感受能力。

家人互動有禮

許多家長在外會以禮待人,但在家中卻往往用命令的口氣指使家人,而幼兒第一個接觸的生活環境就是家庭。因此,即便是對待自己的孩子,我們也應該持有禮貌的態度,生活互動細節會在無形中產生重要的潛移默化作用。

身教重於言教

在家中建立了有禮貌的互動模式後,家長更要以身教示範,並非只和孩子互動時有禮貌。此外,當家長帶著孩子拜訪親友時,也要主動和親友打招呼,並且鼓勵孩子向大家問好。

● 好習慣2 尊重別人

尊重別人包含許多內容,比如自己完成事情、不帶給他人麻煩、接納別人和輪流等待,而有禮貌的好習慣也是尊重。

對孩子來說,尊重是一個比較抽象的概念,因此,父母更應該協助孩子從生活中許多小事做起,讓孩子成為懂得尊重別人的小天使。

養成妙招 尊重孩子

父母常會不自覺地犯一些小錯誤,如在穿衣服時,問孩子要穿什麼顏色,可是當孩子回答後,父母卻不予採納,甚至質疑「為什麼要穿那個顏色」。

既然給了孩子選擇的權力,就要接納他的意見,這是最簡單的尊重。

只要孩子的行為舉止不是離經叛道,父母就應在合理的范圍內接納並且尊重他的做法和意見,這樣孩子才會感受到父母的尊重,在心裡會形成自信,有了自信後才能夠尊重自己,進而尊重他人。

輪流等待

在幼兒時期最常見的、不尊重他人的做法就是搶玩具,因此,學會輪流等待也是學會尊重他人的關鍵。

當孩子出現搶奪他人玩具的情況時,父母一定要馬上制止,比如可以明確告訴他:「這是小明的玩具,如果你也想玩,先問小明能不能借給你。」或是讓孩子在一旁等待,等到小明不玩了,再去借來玩。

● 好習慣3 物歸原處

物歸原處看似簡單,卻是許多成人也做不到的好習慣。

比如自己從書架上把書取下閱讀後,就隨手放在茶幾上;喝完水,杯子也隨手放在餐桌上。

很多父母都在抱怨孩子不會將玩具收好,卻忘了自己也有同樣的小毛病。

養成妙招 清楚規劃收納空間

要孩子將東西放回原位,首先要規劃出清楚的收納空間,並且讓孩子知道什麼東西就該放在某個地方。比如跟孩子說「玩具的家在這里,你每天都會回家,所以也要讓玩具回自己的家!」

從孩子自己的東西做起

要孩子學會物歸原處,應從他自己的東西著手,比如衣服、玩具、鞋子等。首先讓孩子知道這些東西放在哪裡,由他自己拿出來,這樣他才知道要放回哪裡去。

可以在孩子放玩具的收納箱外貼上玩具的圖樣或顏色標記,或者在衣櫃外貼上衣服的圖樣,這樣孩子便能清楚了解物品擺放的位置。

給孩子機會

當孩子剛一開始把玩具擺放回去時,可能不會放得很整齊,家長一定要包容這樣的情況,一步一步慢慢引導,不要因為孩子沒放好就責罵,應該先鼓勵他「放」的動作,然後才要求「放好」。


聰明的家長不妨花點心思,比如將放玩具的箱子以顏色區分開來,請孩子依顏色把玩具擺放在應有的位置,或是在鞋櫃上貼兩個可愛的小腳等。

● 好習慣4 自動自發

如果你是個凡事都會幫孩子做好的家長,那就不用期待孩子有一天會自己做好份內的事!要求孩子自動自發的首要之務,就是家長要學會放手,讓孩子「親自」完成他生活中可能遇到的事情,這樣他才不會養成過分的依賴感。

養成妙招 規律的生活作息

要孩子自動自發完成某些事,就要先為他建立規律的生活作息,比如12點吃午飯、下午1點午睡、下午3點玩玩具等。在每件事要進行之前,要先跟孩子預告,比如:「再過5分鍾,我們就要吃飯了。」如果孩子還小,可以用音樂的方式提醒,比如:「聽到音樂向,我們就要收玩具啦!」用這樣的方式讓孩子知道下一步要做什麼,日後他才會自動去做下一步的動作。

耐心和鼓勵

這種自動自發的習慣可能從2歲開始培養,一直到孩子五六歲甚至年齡更大時才會成功。在這個過程中,最需要家長耐心的支持與鼓勵。在觀察到孩子自動自發完成某些事之後,就給予口頭鼓勵,甚至累積到某種程度時,也可給孩子一些物品上的獎勵,這些都是增強良好行為的有效方式。

● 好習慣5 整潔衛生

良好的衛生習慣不僅和健康有關系,更會影響到外觀的整潔,甚至是人際關系的發展。如果孩子整天臟兮兮的,估計他在幼兒園里也不會找到小朋友來一起玩耍。

養成妙招 先從小地方做起

幼兒能做到的衛生習慣,包含飯前洗手、飯後漱口、如廁後洗手、打噴嚏和咳嗽時捂住嘴巴等。雖然這些看上去都是小細節,但是家長都要從生活中做起。飯前飯後帶著孩子一起洗手、漱口,可以在浴室放置防滑小椅子,讓小朋友可以夠到洗手台,當然大人要站在一旁,以免孩子跌下。洗完手後,可以拉著孩子的手聞一下,並說:「哇!好香啊!這樣細菌就不會再來了!」讓孩子明白洗手是有正面意義的。

彰基院訊電子報

男孩怎么養?

1.放養,別抓得太緊 
2.多運動 
3.父親的角色多介入
4.尊重他的學習方式,多給他動手機會 
5.書架上不能只有童話 
6.鼓勵他表達情緒和感受 
7.給他自我管理和承擔責任的機會 
8。打架不是解決矛盾的唯一手段 
9. 不剝奪他品嘗苦辣的機會 
10.晚點上學。

推薦給寶寶的音樂

柴可夫斯基:《胡桃仙子》;
圣桑:《動物狂歡節》;
普羅克菲斯基:《彼德和狼》;
史真榮:《龜兔賽跑》;
格里格:《蝴蝶》、《小鳥》;
里姆斯基·柯薩科夫《野蜂飛舞》;
安德森:《跳圓舞曲的小貓》、《滑雪撬》、《打字機》;
媽媽可以多放這些音樂給寶寶聽,培養寶寶的音樂感。

2013年12月13日星期五

孩子面前6種牢騷發不得

如果寶寶再哭鬧、任性,那麼這時媽媽眼中的寶寶將會由小天使變成小魔鬼,即使忍耐度再好的媽媽都會對寶寶發一通牢騷。或許,發洩完之後,媽媽自己會好受些,並感覺這樣做也沒什麼大不了的。可媽媽是否想過,挨批後,寶寶的心裡感受?專家告誡:媽媽生氣可以體諒,但在牢騷出口前必須得三思。

  專家表示:日常生活中,媽媽們應避免6類最常見的牢騷,如下:

  
一、否定寶寶人格

  媽媽正忙家務活時,一旦寶寶還粘乎乎,許多媽媽都會不耐煩地說:“煩死了,自己去玩。”可能媽媽自己沒在意,可寶寶就會受到莫大的委屈而嚎啕大哭起來。

  “你怎麼這麼笨,連這也不會。”媽媽往往以大孩子的標準來衡量寶寶的行為,自己覺得很簡單的東西寶寶應該也要會,否則就“笨”。

  媽媽帶著寶寶到親戚或鄰居家玩,寶寶不願叫“阿姨”,媽媽就會責怪說:“你這孩子怎麼這麼沒用,叫一聲阿姨都不會。”也有的媽媽會笑著對別人說:“你看,我的孩子真是沒用,不會叫人。”雖然是對別人說的,可是寶寶都聽在耳中,記在心裡。

  Tips:如果寶寶有能力而沒有做好,媽媽也須耐心指導,而不是責罵。

  
二、讓寶寶懷疑媽媽對自己的愛

  有時媽媽故意要寶寶手上的東西,可寶寶不願意給,過一會兒寶寶要媽媽抱,媽媽就會故作生氣樣說:“我才不要你呢。”如果經常這樣,寶寶會很傷心的。

  “再不好好吃飯,媽媽就不要你了,把你送給別人做兒子。”這類話會讓寶寶懷疑媽媽為什麼不愛我。

  寶寶被媽媽罵了幾句,一氣之下跑出家門,媽媽追到家門口,生氣地對著寶寶喊:“你給我回來,不回來是吧,那以後都不要回來了。”這類話聽多了,寶寶心理會產生陰影,以後可能真的要離家出走。

  Tips:小小的懲罰有時能糾正寶寶的不良習慣或錯誤,但媽媽的懲罰不能讓寶寶對自己的愛產生懷疑,要知道懲罰的目的不是要讓孩子傷心,而是要讓寶寶清楚地知道他的行為不對就可以了。


 
三、嚇唬寶寶

  “寶寶再不聽話就叫醫生來打針。”“快躲到媽媽這裡來,醫生打針來了。”無論是責怪寶寶還是和寶寶玩,媽媽讓寶寶聽話的厲害辦法就是醫生打針,因為所有的寶寶都怕打針時的疼痛。媽媽經常用這種方法教育寶寶,反而使他見到穿白大褂的人就害怕。

  寶寶對老師很敬重,更不敢像對媽媽一樣對老師撒嬌。媽媽喜歡利用寶寶這一害怕心理對寶寶施壓,出口就是:“不好好看書,明天告訴你老師去,看他(她)到時候怎樣懲罰你。”

  警察叔叔抓壞人,這是媽媽從小教給寶寶的概念。寶寶怕警察叔叔帶走也就是怕自己是個壞孩子。孩子一做錯事就說“叫警察叔叔把你帶走”,孩子會懷疑自己是個壞孩子,在別人面前不敢抬頭。

  Tips:寶寶難免做錯事情,及時幫他糾正錯誤是媽媽的責任和使命,如果孩子糾正了,媽媽還應稱讚他是個好孩子。

  
四、對孩子的要求超出了他的能力

  “動作快一點,媽媽還要上班呢。”其實寶寶動作慢不是它的錯,它不知道為什麼要快,也不知道怎樣快,最關鍵的是平時媽媽的教導,怎樣讓寶寶有一個時間觀念。

  在寶寶眼裡,他的作品可能已經做得最完美,可是在媽媽眼裡,還是沒有達到要求,所以寶寶做什麼事情都希望再做好一點,而沒有顧及寶寶的心情。

  寶寶不是天才,不是一生下來什麼都會,成人會的東西寶寶不一定要會。不要媽媽覺得很簡單的事情,寶寶不會就說:“這麼大了,連這個都不會。”說多了,寶寶會的事情它也不敢做了。

  Tips:媽媽用時間去了解寶寶的能力,讓寶寶做之前,把事情與寶寶的能力進行對照,如果寶寶能做而不做,媽媽應進行勸導;如果超出寶寶能力,就要量力而行,千萬不要勉強,小心適得其反。

 
五、拿孩子進行比較

  媽媽總希望自己的寶寶比別人孩子強,所以遇到寶寶比別人差,經常對寶寶出氣,“你和別人一樣大,為什麼別人會,你怎麼就不會,好好跟別人學學,不要老想著玩。”好像自己的孩子比別人的強那是應該的,而比別人的孩子差那就絕對不行,其實,媽媽的這種心態才真正要不得。

  Tips:掌握孩子的個性與特點,並非別人會的東西,寶寶就一定要會。要善於發現孩子的優點,並根據寶寶的特別培養牠的能力。

  
六、按自己的意願命令寶寶

  “不准吃飯時說話。”“不准抱著玩具睡覺”……太多的“不准”容易限制寶寶個性的發展。或許,許多媽媽會說,她們這樣做是為了寶寶好。的確,哪有那麼狠心的媽媽呢?可媽媽們想過沒有,對於同樣的問題,如果換種解決方式,是不是可以達到更好的效果。

  “哭,還哭,不許哭。”“叫你不要玩電腦,還要玩,馬上停止,睡覺去。”媽媽煩了後,就希望寶寶立即能夠達到自己的意願,這時往往出言比較兇,有的媽媽甚至拼命用手拉開寶寶的手。對寶寶來說,他從媽媽這裡認識到什麼是野蠻,並學會野蠻待人的方式。

  Tips:對於寶寶做得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媽媽須控制自己的情緒,用良好的心態對待寶寶;轉移寶寶的視線或愛好;給寶寶一個調整時間。

2013年12月12日星期四

最佳入睡

時間--
9點入睡,太晚睡影響寶寶長個 

一天中生長激素分泌最旺盛的時間段為夜間10點至凌晨1點,睡得太晚就會直接影響寶寶長個子。

生長激素在深睡狀態一小時后進入分泌高峰,在夜間10點至凌晨1點分泌最旺盛,如果錯過這段時間,寶寶的發育將受到影響。

英國父母特色幼兒教育

在對孩子的教育方面,每個國家的父母都有自己獨特的一套方法,我們有時也要學習借鑒一下,取其精華,現在就來看看英國父母對孩子的五種教育。


我們小時候父母總是以某個從來不出去亂跑的孩子作為榜樣來教育我們。要乖,要聽話,不搗蛋的孩子似乎更贏得父母的讚賞。可是在英國,父母們卻有意地“花錢”培養孩子頑皮。每個週末都會為孩子活動,不是到某個朋友家吃飯(往往是全家出動),就是去某個小朋友的生日派對,或者是去游泳、踢球。總之,英國父母很少讓孩子呆在家裡看電視。

 除此以外,英國父母的教育方式還有很多地方值得我們藉鑑。


*陪孩子玩就是最好的家教*

  有這樣一個真實故事,有個中國人到國外去做家教,當他想要按照國內的做法準備教孩子識字的時,主人卻明確告訴他:只需帶孩子到附近的一個遊樂場去玩就行。孩子的父親告訴他:“陪孩子玩就是最好的家教。”

  在環保遊樂場,小男孩盡情地玩,而且還動手做各種環保工具,如環保餐具、環保包裝袋等,在這個過程中他不斷地問很多專業的問題,而大人所要做的就是在這個過程中保護小男孩的安全和回答他的提問。

  
教育筆記

我們想要孩子學知識懂道理,說教或者填鴨式的教學似乎已經成為我們主要的教育手段。這樣做短期來看似乎長進很快,但枯燥無味的教學只會使孩子喪失學習的興趣。而玩樂是孩子的天性,陪玩這種家教方式,讓孩子在玩中學,學中玩,很多做人的道理和有用的知識在這個寓教於樂過程中被孩子掌握。所以與其讓孩子正襟危坐地聽講,不如帶他出去走走或者玩玩遊戲來得更有效。


*英國式的興趣小組*

  英國爸媽推崇孩子多“向外走”參加活動,無論在學校還是在社區俱樂部中,父母都鼓勵孩子參加各種各樣的興趣小組。這些興趣小組大多是免費的,而且沒有強制的教學計劃,參加這個小組的目的就是讓孩子在玩樂中結識朋友,同時培養孩子在某一方面的興趣。

  自由、獨立,娛樂為主是英式“興趣班”重要特點,孩子在這些興趣活動中有很大的自主性,父母也是全力支持。一些社區活動的表演會,興趣班的成果展等活動,父母都是鄭重其事地參與其中,因為英國父母認為,多活動的“頑皮”孩子更聰明!所以他們往往很樂意為孩子的頑皮活動“埋單”。

  
教育筆記

英國中的這種興趣小組其實和我們的興趣班、早教班很類似。但是我們父母對孩子往往有著更大的期望,希望自己花出去的錢是可以看到成果,獲得回報的,因此從最初抱著“讓孩子玩一玩”到“學有所成”,父母的初衷逐漸變味,孩子因為背負著父母期盼的壓力,最初的濃厚興趣也逐漸消減,變得逃避了。

  所以父母不妨學學英國父母,減少對孩子興趣班的功利意識,讓真正從興趣出發參加活動,抱著“玩”的心態,相信更能讓你獲得更意想不到的效果。


*道德不靠教導*

  英國中小學校裡的道德教育不叫道德教育,而稱“個人的社會健康教育”,目的是讓孩子們懂得平常做人的基本道理,比如如何自律以融入社會,成為社會的一分子。尊重生命、公平、誠實、守信,是英國人的核心道德觀。英國父母普遍認為“道德是被感染的,而不是被教導的”。英國學校還普遍鼓勵孩子飼養小動物,組織學生到敬老院陪老人聊天、為慈善組織募捐及參加其他公益或環保活動,培養孩子的愛心和社會交往能力。他們不要求孩子們去死記硬背一些道德準則,但是,要求孩子們從心靈深處、從日常生活中懂得和理解倫理道德。


教育筆記

反觀我們,無論是父母還是在學校我們都一直強調遵守紀律、守則,往往將行為規范成為孩子們行為的條條框框。孩子們更多是以一種“灌輸”的教育方式去獲得這些道德觀念,甚至是以考試的形式去死記硬背。這些道德的意義難以真正融入到孩子的日常行為中。

  父母想要孩子學會自律,學會公平、誠實、守信,首先父母做好示範,“不以善小而不為”,事事躬親,同時也鼓勵孩子多動手去嘗試,主動去幫助身邊有需要的人,讓孩子發自內心地懂得和理解道德的意義。


*把餐桌當成課堂*

  英國家庭素有“把餐桌當成課堂”的傳統,從孩子上餐桌起,父母就開始對其進行有形或無形的“進餐教育”了。

  鼓勵孩子自己進餐。孩子長到一周歲至一周歲半時,開始喜歡自己用湯匙喝湯吃菜。英國父母很少“插手”餵孩子吃東西,他們認為孩子自己進食標誌著一種對人格獨立的嚮往。

  杜絕偏食、挑食。英國父母認為孩子偏食、挑食的壞習慣多是幼兒時期遷就造成的,因而如果寶寶一個勁兒地只吃某種菜而對其他菜不屑一顧時,父母往往會把此菜收起來。他們還認為,餐桌上對孩子的遷就,不僅會影響孩子攝入全面、充分的營養,還會使孩子養成任性、自私、難以自控等人見人厭的性格。


教育筆記

一些父母缺少這種讓孩子自己動手的意識,孩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只會讓孩子形成依賴性格同時缺少鍛煉自理的機會。我們不妨多學學英國父母的餐桌教育,在寶寶年幼的時候就開始讓他自己進食,儘管寶寶弄得飯桌“雞飛狗跳”也不要“看不過眼”出手幫忙。對於挑食的寶寶,除了英國式方法,你還可以試試轉變烹調方式,或者將他不愛吃的和愛吃的搭配一起,弄點小花樣孩子也更容易接受。


*孩子不是“白紙論”*

  大家普遍以為小孩子跟白紙一樣,大人教什麼,小孩子將來就長成什麼樣子。但現在科學研究已經證明,孩子來到這個世上,先天就已經部分地繼承了父母的脾氣、性格等心理基因,因此,“白紙論”是把事情過分簡單化的觀點。

  英國人普遍認為,對孩子的溺愛和嬌寵是孩子獨立性格形成的最大障礙。要使孩子在日後能適應社會的需要,獨立地去生活、工作,必須從小就培養他們獨立生活的能力,讓他們學會尊重他人和自我克制,知道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任。如果孩子日後不能像其他人一樣適應社會,作為父母就沒能盡到教育的職責。

  
教育筆記

孩子不是一張白紙,每個寶寶都有著他自己的脾氣、性格基礎,所以在給孩子的教育應該是因材施教。縱觀現代父母普遍注重讓孩子贏在起跑線,補課班、興趣班等琳瑯滿目的特色教育似乎是為孩子錦上添花,其實增加了孩子負擔的同時也沒有真正達到教育效果,最終只是在孩子的“白紙”上畫蛇添足。

2-3歲寶寶禮貌教育小方法!

方法1:讓寶寶“愛”上打招呼

帶寶寶外出,見到認識的人,教會寶寶說“叔叔好或阿姨好”,除了對方讚美寶寶之外,爸爸媽媽也要及時附和,肯定寶寶“有禮貌、真乖”;這個積極的回應是對孩子最好的鼓勵,然後繼續督促寶寶這樣做。

有了被誇獎這個美好的感覺激勵著,久而久之~寶寶見了熟人就會自覺地打招呼了。

如果寶寶對陌生人也主動問好,父母一定要誇他做得好,是個受人歡迎的孩子。當然,日常生活中每次進家門,要和家人打招呼;出門之前要說“再見”。從每天的生活細節開始做起,讓寶寶習慣,漸漸開始要求其他的禮儀就不會太困難了!

方法2:聽,有人在說話

在家人講話或爸爸媽媽和客人談話時,寶寶經常會有話要說。這時候可以機會教育寶寶,在別人說話的時候要注意傾聽,不能大聲喧嘩、也不能中間插嘴;平時和大人說話,要看著對方的眼睛、認真聽,不可隨意走開。

如確實有事,可先拉拉大人的衣服,或以目光示意;得到允許後小聲說出自己的想法。
讓孩子懂得,這樣做是對他人的尊重,而以尊重為前提,凡事會更順利。

方法3:做個熱情好客的小主人

家裏有客人來,父母不妨利用這個機會訓練孩子講禮貌。比如,在客人進門的時候,教寶寶揮著小手說“歡迎”、甜甜地問聲好;稍大一點的寶寶,媽媽不如放手讓他擺糖果、拿飲料;如果有小朋友來,提醒寶寶主動拿出自己的零食、玩具、圖畫書,和小朋友一起分享,不和小朋友爭吵。

另外,也不要借著小客人在,提一些額外的要求,或無理取鬧教育寶寶從日常生活中做起,也許會花比較多的時間以及耐心,但對於寶寶的一生來說卻是很重要的一個環節也是很值得努力的喔!

2013年12月11日星期三

家庭自制止咳潤肺佳品

試試下面幾道湯品保準有驚喜!
止咳化痰——
1、冰糖燉蘿卜,
2、蜂蜜燉雪梨,
3、川貝燉雪梨,
4、陳皮燉雪梨,
5、琵琶葉茶。

風寒感冒——
6、蔥姜紅糖水。

讓孩子遠離感冒——
7、每天喝點VC橙汁。

沒生病的親也存著備用哦。

2013年12月9日星期一

優雅的寶寶是怎麼練成的?

人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大方優雅有禮貌,怎樣教出一個優雅的孩子?父母要注意這些方面。

一、父母以身作則

1、讚美孩子的思想,而非外表;

2、陪伴孩子閱讀,而非自己上網;

3、在公眾場所以身作則,對人說話輕聲細語,而非高聲吆喝

4、對孩子說話時看著眼睛,常說“請,謝謝,對不起”;

5、和孩子聊天時,不說別人壞話,而是常問孩子:“你發現這個人的優點是什麼?” 。

  
二、保持溝通

1、耐心傾聽孩子說話,並謝謝他願意分享;

2、稱呼他人,不說“男的女的”,而是“男士女士”;

3、對提供服務的人(例如服務員保洁員等),主動微笑致謝,並鼓勵孩子也這麼做;

4、常問孩子:你覺得你這麼做,別人會有什麼感覺!

  
三、培養孩子自信

1、孩子的自信是情商能力的基礎,其之重要性,就如同大樓的地基,如地基不穩,高大的房子極易坍塌。

2、許多父母過度的誇獎:“孩子你是最棒的”,其實無益於培養紮實自信。要針對具體事情或者行為誇獎。

3、自信的孩子有三大正面自我認知:我是好看的,我是能幹的,我是受人歡迎的。

  
四、教給寶寶人際交往的技巧

1、用溫柔語調介紹陌生人,使孩子感受安全感;

2、不強迫孩子與陌生人互動,避免加劇孩子的緊張與不安;

3、不給孩子貼負面標籤(如“膽小鬼”、“害羞”等);

4、及時安撫孩子的情緒;

5、做示範,教孩子如何向別人打招呼,只要有進步就大大表揚。

網路轉載


過敏水果排行榜



媽媽請小心,如果你的寶寶是過敏體質,請盡量避免以下這幾種水果,以免容易引發寶寶過敏!

【備註】這些水果只是有較高機率引發過敏,不見得是絕對唷!


2013年12月8日星期日

巧洗奶瓶兒的小方法[適用于所有細口瓶



1) 取一小勺生大米,沒有洗過的大米(30粒左右),倒入需清洗的奶瓶里。
2) 然后再倒入比米多3倍的水,蓋緊奶瓶蓋子,用力搖晃。搖一會兒,奶瓶內壁和瓶底的殘留物就沒了。
3) 然后把米和水倒出,用清水沖洗奶瓶就可以了。

增強寶寶免疫力八招

家長都希望孩子健康、快樂成長,不過,小寶寶抵抗力、體力各方面本來就比較弱,所以,需要家長為他們「加油、打氣」,找出好方法來增強寶寶的免疫力。
「我要讓寶寶補充什麼才會長得更好、更健康?」、「過敏問題老是糾纏,該如何提高寶寶免疫力?」、「孩子經常感冒流鼻水,感覺抵抗力很差」,這是很多家長聊天或是看醫師時,經常提及的話題,一旦生病了當然還是要找醫師看診以免延誤病情,不過,平時家長應該想些辦法、用點技巧,從生活中增強寶寶的免疫力,讓寶寶打下好的健康基礎,自然能夠頭好壯壯,少生病、少過敏。
第一招:給他有元氣的健康食物
營養均衡、多變化的食物是讓寶寶提昇免疫力的基礎,雖然一歲多的寶寶還無法完全比照大人的飲食方式,不過,一歲後的孩子已經可以學習嘗試多樣化的食物,例如米飯、魚肉、蔬菜、水果、蛋等等,從多變化的食物中來攝取熱量、維生素、蛋白質等,這會比買各種營養補充品來得更天然、健康。此外,有些家長到了一歲多還是讓寶寶以牛奶為主食,這樣是沒辦法讓寶寶獲得足夠的營養,所以,應該慢慢調整為固體食物為主食,讓牛奶或母奶成為副食。
第二招:跑跑跳跳、曬曬太陽
很多人都說現在的小孩是飼料雞,猶如溫室中的花朵,既然大家都知道多運動有助於身體健康,那麼爸爸媽媽更要為孩子安排一些跑跑跳跳的戶外活動時間,每天去公園散散步、假日去郊外追追蝴蝶、跑跑步,也剛好有機會讓孩子曬一下太陽,補充維他命D,不過,不建議正中午時曬太陽喔!如果是不方便經常外出遊玩的爸媽,還是可以在家中佈置出幼兒運動場,例如鋪上地墊,準備一個大紙箱,就能讓孩子可以盡情遊戲、爬行,在家裡還是可以進行動態活動。
第三招:吃得下、睡得好、長得快
從小就要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飲食方面要做到三餐定時、少吃零食、少喝含糖飲料;此外,睡眠品質對於小寶寶來說非常重要,所以,不要讓小寶寶熬夜或是作息混亂,保持充足且固定的睡眠,寶寶的免疫力就會提昇,只要吃得下、睡得好,寶寶就會長得快又健康。
第四招:心情好,身體也變健康了
很多人都認為小寶寶應該是無憂無慮、沒煩惱的啊!其實,即使是小小孩也是有情緒反應,例如太熱了覺得煩躁、看不到媽媽覺得害怕、不會操作某些玩具而生氣等等,有些過敏的問題就是因為壓力、情緒所引起的,所以,讓寶寶保持愉快的心情、樂觀的生活態度也很重要,而照顧者的行為往往就是影響寶寶情緒的關鍵,如果媽媽能夠經常對寶寶微笑,用溫和的聲音陪他遊戲、聊天,提供寶寶舒適的生活環境,教他面對挫折時的勇氣,就能夠培育出性格開朗的孩子。
第五招:寶寶按摩好處多
根據研究發現,嬰兒按摩具有促進寶寶成長、安撫寶寶的情緒、舒緩腹部脹氣、增進親子感情等等好處,很多媽媽會嘗試幫小嬰兒按摩,其實,一歲之後的寶寶也很適合繼續進行按摩活動,媽媽可以利用洗澡後或是睡覺前,一邊幫寶寶塗抹乳液,一邊幫他按摩腹部、手腳、背部等部位,透過媽媽雙手愛的撫觸,會讓寶寶覺得很有安全感、很舒服。而且,這個階段媽媽還可以順便教寶寶認識身體各個部位,還有學習的好處。
第六招:養成洗手的好習慣
勤洗手是阻隔各種疾病最好的防護牆,一歲多的寶寶雖然還沒有主動洗手的能力,不過,他們的模仿力卻很強,如果家長從一歲多就開始經常告訴孩子洗手的好處、告訴他洗手的步驟,等到二、三歲之後,孩子就會了解手髒了或是吃東西前應該要先洗手。建議媽媽可以為寶寶準備一張墊腳的小椅子、一瓶洗手乳、一條小毛巾,有需要的時候就帶他去洗手台洗手,並且提醒他平時不可以把髒髒的小手放到嘴巴裡,慢慢地就建立了寶寶愛洗手的好習慣。
第七招:讓家中環境更乾淨、清爽
寶寶長時間都是待在家裡,家裡的環境衛生對寶寶的健康影響很大,尤其是一歲多的寶寶正是最好奇又愛四處探索的階段,不管什麼地方寶寶都可以到處攀爬、到處摸摸看看,所以,家中環境應該保持清潔乾淨,另外,寶寶的玩具也要定期的清洗、消毒,如果寶寶有過敏問題,最好不要使用地毯或布沙發,另外,也能考慮使用防?寢具或是以溫水經常清洗寢具及曝曬太陽。環境中的過敏原如果減少了,寶寶過敏的機會也能降低。
第八招:遠離病菌多的地方
一歲多的寶寶很容易被傳染而生病,所以,希望寶寶少生病除了要積極提升他的免疫力之外,還有一點就是避免「靠病菌太近」,例如:不要帶寶寶去醫院探病、到診所看病時不要東摸西摸、不要和已經生病的小朋友一起玩耍、不要在假日時跑去百貨公司、大人從外頭回家時要先洗手才抱寶寶等等,盡可能和病菌保持距離,就能減少被病菌攻擊的機會。

http://www.benesse.com.tw/educate/essay.asp?vid=5093&avid=4950

寶寶便秘及腹瀉時的居家照護

便秘和腹瀉是寶寶很常見的生理問題,尤其是一歲左右,因為吃的食物種類增加、或是不喜歡吃蔬菜水果,以及有時生病感染,都可能造成腹瀉或便秘的問題。本文將教家長如何照顧便秘或腹瀉中的寶寶。
Part1:寶寶便秘了嗎?
因為每個寶寶排便習慣不太一樣,所以,有些寶寶即使二~三天才大便一次,但如果排便時順暢、糞便形態正常,那麼就不算是便秘。如果寶寶排便次數或時間明顯比以往減少,或出現3天以上仍未排便,或排出來的便便非常乾硬,有時呈一顆顆的硬便狀,同時表情痛苦,那麼就代表寶寶便秘了。
造成寶寶便秘的原因非常多,例如水分攝取太少、天氣太熱、不吃蔬菜水果、脹氣、奶粉沖泡不當,或是感冒吃藥等,都可能是造成寶寶便秘的原因。
如果發現寶寶便秘了,最好先找小兒科醫師檢查,以排除有疾病上的問題,如果醫師檢查後認為只是生活習慣不良或單純的飲食不當,那麼,家長就可以利用以下的居家照護技巧來改善及預防便秘的困擾。
居家預防便秘出招
1.增加水分攝取:足夠的水分才能促進寶寶排便,尤其一歲之後,寶寶活動量、飲食內容較為多樣,所以,媽媽應該多讓寶寶攝取水分,一般來說,寶寶每公斤的體重乘於110~120cc,大約是寶寶一天應該攝取的水分(包含開水、牛奶、果汁、蔬菜湯等)。
2.多補充蔬果:蔬果可以提供纖維質,以促進腸胃的蠕動。媽媽可以多變化料理的手法,讓寶寶慢慢養成吃蔬菜或水果的習慣,例如做蔬菜水餃、什錦蔬菜粥等;另外,平常可以將水果切成條狀或塊狀,例如木瓜塊、香蕉片、蓮霧條讓寶寶當成零食來吃。
3.適當的運動或腹部按摩:運動可以促進身體新陳代謝及循環,所以,每日多增加一些全身活動的運動項目,例如爬山、散步、跑步、跟音樂跳舞等,以增加寶寶腸胃蠕動機會;此外,每天也可以選擇一段時間幫寶寶進行腹部按摩,可以促進腸胃蠕動、幫助消化、減緩便秘。
4.養成排便好習慣:一歲後的寶寶排便時間及次數通常會有較固定的表現,所以,如果接近排便的時間,最好減少外出或是媽媽可以幫寶寶先按摩一下腹部,並提醒他要大便囉!此外,當寶寶出現想排便徵兆時,例如站著不動、表情奇怪,媽媽就要讓他專心排便不要打擾他,並預防他因為貪玩而忘了要排便,只要慢慢養成定時排便的好習慣,便秘的情況也會減輕。
Part2:寶寶腹瀉了嗎?
如果與平日寶寶便便情況來比較,發現寶寶明顯出現大便次數增加,且呈水樣便,此外,便便的味道出現酸味或酸臭味時,就是發生腹瀉問題。其中,有些寶寶還可能會伴隨有發燒、活動力下降的情況。
造成寶寶腹瀉的原因很多,有可能是腸胃道感染,例如常見的輪狀病毒、沙門氏菌感染;或是因為感冒、肺炎、支氣管炎等其他非腸胃道感染的疾病,也可能會引起腹瀉;有時吃到不適合的食物,例如飲食過量、吃到會過敏的食物、換奶不當,也可能發生腹瀉;此外,有些寶寶如果正在服用某些藥物(如抗生素),也可能因藥物而導致腹瀉。
如果寶寶只是偶發性的腹瀉且沒有其他的不舒服反應,那麼媽媽可以先從調整飲食做起,然後居家多觀察,如果寶寶腹瀉情況很快解除,就不需要太擔心,但是,如果寶寶腹瀉次數增多,而且有發燒、腹痛、活動力下降等症狀時,則需要儘快就醫,由醫師給予適當的診斷及治療。
寶寶發生腹瀉了,媽媽在居家照護時要做一些適當的調整,才能讓腹瀉早日遠離,尤其家中如果不只有一個寶寶,更要特別注意清潔工作,才能防止疾病的傳染。
寶寶腹瀉照護技巧
1. 調整飲食內容:此時寶寶的腸胃功能很脆弱,所以,要盡量選擇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例如清粥加醬瓜、白吐司、麵條),那些太刺激、油膩的食物暫時要停止食用,此外,一歲以上的寶寶可先暫時停喝牛奶或優酪乳,這些都有助於使腸胃得到適度的休息。
2. 多補充水分:寶寶腹瀉時要特別留意脫水的問題,如果只是輕微腹瀉通常只要多補充一些開水就可以了,但如果腹瀉較嚴重,則建議可以去一般藥局購買小兒專用的電解質液,可以更快幫寶寶補充流失的水分及電解質。要注意的是,一般的運動飲料含有較高的糖份,所以,不建議讓腹瀉寶寶喝運動飲料。
3. 勤換尿布:腹瀉時如果沒有勤加更換尿布,小寶寶的屁股很快就會發生尿布疹,所以,每次排便後都要盡快換掉尿布,而且最好用溫清水清潔小屁屁,清洗後可以適度抹一些護臀霜、凡士林,就可以使寶寶減少尿布疹發生的機會。
4. 注意衛生:如果是因為感染所引起的腹瀉,要提防有傳染的可能性,因此,照顧者幫寶寶更換尿布後,要小心處理排泄物,並且徹底清潔雙手,才能防止自己或其他家人受到感染,尤其是家中如還有其他的小孩,更要特別留意。
5. 多休息:寶寶腹瀉時,需要讓身體多休息,才能儘快恢復健康及活力,所以,最好讓寶寶多睡覺或在家休養,而且也要減少出入公共場所,以防疾病的傳播。

認識水痘與玫瑰疹

認識水痘
水痘即是台語俗稱的「出水珠」,是由水痘「帶狀泡疹病毒」所引起的。水痘的潛伏期很長,約為10~21天,一般在被感染後約14天發病,而且傳染力非常強,透過飛沫、空氣或直接接觸來傳染,傳染期又很長,從疹子出現前1~2天直到3~7天後水痘結痂為止都是高傳染期。所以,往往在水痘病人發病前,就已經不知不覺在家庭或學校裡散播開了。
病人起初可能只有發燒、疲倦、頭痛、肚子痛……等類似感冒的症狀,等到疹子出現在頭、臉、身體上並發展成小水泡才恍然大悟,然後會逐漸蔓延到四肢,厲害的甚至連嘴巴、喉嚨、尿道、肛門裡面也會長。水痘的疹子很癢,而且會從紅斑、丘疹、水痘、發膿,再自己破掉並結痂。最大的特徵是在同一個病人身上可以看到不同時期的新舊水痘疹子。上述的整個過程大約需要一週的時間,才能進入恢後期而且不再具有傳染力。
水痘治療
1. 一般只要給予止癢的口服藥即可。最常使用的止癢外用藥是可塗抹於全身的痱子膏乳液。
2. 有些醫師會給抗生素藥膏,因為要預防孩子抓破水痘,而引發細菌感染。細菌感染的傷口比較容易留疤,所以請不要刻意戳破水痘,並應該幫孩子修剪指甲。
3. 孩子一樣可以洗澡,不過因為傳染力強,所以特別是嬰兒或懷孕婦女一定要隔離。
水痘的預防及疫苗
目前台灣水痘疫苗已經成為必須接種的預防針,自民國92年1月1日起出生的寶寶,都必須在滿週歲以後接受免費的水痘疫苗注射。若確定未曾得過水痘的13歲以下孩童,也可以自費打一劑水痘疫苗。而且醫學研究認為水痘疫苗不僅可以預防水痘,對於將來可能復發的帶狀泡疹,症狀相對也會比較緩和,是值得推廣的疫苗。

認識玫瑰疹
玫瑰疹的正式名稱為「嬰兒玫瑰疹」,主要由人類泡疹病毒第六型(HHV-6)或少數由第七型(HHV-7)所引起。玫瑰疹的好發年齡約在6個月到15個月大的孩子。一整年都可能發生,但是也有報告指比,以病毒旺盛的春秋季比較盛行。
玫瑰疹的潛伏期及發病過程
玫瑰疹的潛伏期約為5~15天,玫瑰疹雖然也是一種病毒傳染病,病患的飛沫、唾液等都可能有病毒存在,但是很少病例是互相傳染,也很少有流行性爆發的報告。玫瑰疹的初期可能會有很輕微的感冒症狀,或一點點喉嚨紅、眼睛紅、頸部或後腦勺淋巴腺腫,但是最重要的特徵就是持續高燒約3~5天,平圴體溫可以燒到39~40℃,雖然很令人擔心,但是孩子的精神活力都很好,可能只是比較躁動或厭食而已。
典型的玫瑰疹會在燒退以後約12~24小時內出現疹子,起先在身上出現小小凸凸的粉紅色疹子,再蔓延到臉、脖子及大腿,這些小紅疹約在2~3天後就會完全消退。
玫瑰疹的治療與照顧
1. 治療玫瑰疹是無需任何抗病毒的藥物,最重要就是幫助孩子退燒。特別是有熱痙攣的孩子,需要特別留意是否有其他原因引起痙攣。
2. 因為疹子不痛不癢,無需擦任何外用藥,孩子一樣可以洗澡玩耍,也不需要跟家庭裡的其他成員隔離,疹子消退後不會有疤痕。

2013年12月7日星期六

合適的年齡做適合的事

你知道寶寶幾歲可以學畫畫?幾歲可以自己穿衣服?幾歲可以做運動?今天,就和小編一起,看看寶寶不同的年齡應該學會做什麼事情吧。


 倒果汁或牛奶(2-3歲):如果想讓孩子們自己倒果汁,首先他們應有足夠的腕部力量,並且能控製手的動作,不至於把水倒在外面,可以把飲料事先倒在塑料小涼杯裡,這樣他們倒起來更容易些。

  用手指蘸顏料畫畫(3歲):孩子的手眼協調能力已經能幫助他“自由創作”了,雖然他不太可能把顏料吃進嘴裡,但還是要給他提供無毒無害的顏料更安全。

  自己穿衣服(3歲):讓一個3歲的孩子自己系上釦子還有點為難,但這麼大的孩子自己穿脫有鬆緊口的褲子或套上一件T卹應該不成問題。

  從嬰兒床改睡兒童床(3歲):太早給孩子換床可能讓他們睡不好,因為他在嬰兒床裡已經習慣了中途醒來時可以再睡著,可如果改讓他睡在兒童床上,他可能還不懂得睡醒後不能下床走動,而應該接著睡覺。

  上游泳課(4歲):在這之前,他們喜歡又跑又跳,不知不覺間鍛煉了肌肉力量和控制能力,此時,可以開始最基礎的游泳訓練了。

  學習樂器(5歲):一個很小的寶寶就能用他的小手敲響小鼓,但真要學習樂器,現在是比較合適的時間,因為孩子到了這麼大,才能夠理解什麼是重複,並且能讀懂簡單的樂譜。

  一起做運動(5歲):上了幼兒園的孩子們已經知道,在團體中需要遵守規則和裁判,有了這樣的意識,他們才能進行團體運動,懂得合作。並且隨著協調能力和注意力的發展,他們能夠在一起玩得更好,更開心。

  自己穿鞋(5-6歲):此時他們小手的控制能力很好,能夠完成這種需要按順序一步一步做的事了。

  獨自淋浴(6歲):6歲的孩子平衡能力很強,站著淋浴也不會跌倒,但還是不應該把他一個人留在浴室裡,因為他們可能不知道怎麼調節冷熱開關,需要你幫助他調節水的溫度。

  接聽電話(6歲):長到這麼大,你的孩子在接電話時詢問“誰呀?找誰?”已經很熟練,而且很有禮貌,不會一拿起電話就說“餵,我媽沒在家。”但這麼大的孩子要給大人傳個口信可能還不容易。

  獨自在朋友或親戚家過夜(6-8歲):上了小學後,孩子的社會交往能力更強了,不但能與小伙伴友好相處,而且在與小伙伴的家長交談時也能很自如,如果他願意,可以在假期去同學或親戚家住一兩天。

別扼殺孩子的想像力!爸媽常犯的11大錯誤


寶寶 想像力 錯誤 教育
孩子的想像力是與生俱來的,很多時候甚至會有很多令人驚嘆的想法!不過在寶寶成長的過程中,父母常常不經意地將自己既有的觀念灌輸到孩子身上,導致寶寶創造跟想像的能力受到了限制。今天來看幾項人們容易犯的錯誤,試著讓孩子可以張開創意的翅膀~~

1.不讓孩子自我探索
寶寶 想像力 錯誤 教育
很多父母會在孩子開始自己尋找答案之前就先將解答告之、提供標準答案,甚至是替孩子做事,讓他們失去可以自己動腦、探索的機會。此外,寶寶擁有非常旺盛的好奇心,但是如果父母對於孩子好奇的提問或行為不給予回應的話,久而久之孩子也會失去對新奇事物的熱情。

2.凡事要求完美
寶寶 想像力 錯誤 教育
如果不允許失敗,而要求孩子事事都要完美,更會扼殺孩子尚未萌芽的想像力。完美主義者總是不能容許一些差錯,但在創造、想像的過程中,失敗是一個必經的過程,就像愛迪生不也經歷了好幾次的失敗才發明了電燈哪~~
3.過早開發孩子的智力
如果太早讓孩子開始背東西、認字,這些具模仿形式的事物可能會妨害到孩子的創造力,也阻礙了他們對世間萬物的感受和表現。在寶寶還小時,可以讓他多接觸比較開放跟多元的空間,對想像力的發展較有幫助。
寶寶 想像力 錯誤 教育

4.把自己當作是孩子的榜樣
寶寶 想像力 錯誤 教育
有些爸媽可能會要求孩子把父母當標準,按照自身的思想、愛好來塑造孩子。但每個孩子都有自身的獨特性,我們應該去發掘和引導這份獨特性,而不是一味的希望孩子將來長大和自己一樣。
寶寶 想像力 錯誤 教育
5.處處設立規範
因為擔心孩子犯錯,父母總會設立一些規矩來做規範。但若是規定設置過多,反而對孩子易造成過度的限制,更可能會因為害怕犯錯而拘泥於既定的框框中,不願跳出。不僅扼殺了孩子創造的機會,也因為思考侷限在固定的框架中,失去了想像、創作的空間。

6.塑造一言堂
寶寶 想像力 錯誤 教育
家裡塑造一言堂,父母說一不能有二,孩子也沒有反駁的機會。不過在這樣的環境之下,孩子沒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失去了主見,更不知道如何指出錯誤的所在,也就不會有想像力的產生。

7.任何事情都要有明確的結果
寶寶 想像力 錯誤 教育
孩子的創造常常來自於天馬行空的想像,有的時候不會有一個明確的輪廓,也不會有清晰的思想。如果要求要有確切的結果,反而會造成孩子的負擔,更可能會因此抑制了孩子的想像力。
8.不讓孩子特立獨行
小孩子的活力總是無限,很多時候更會脫離常人可以思考的範圍,做出一些大人不能理解的事情。但這並不代表就是「不好的」或「糟糕的」,如果經常用父母的準則去做限制,反而會壓抑了孩子的發展。
寶寶 想像力 錯誤 教育

寶寶 想像力 錯誤 教育
9.糾正孩子離奇的想法
想像的來源來自於獨特的想法和新奇的思維,如果因為孩子提出的事物脫離了科學邏輯的常規而反對,反而會抑制了孩子的想像。 J.K 羅琳不也是以飛天掃帚、隱形斗篷、魔法石、變身水等等創造出了哈利波特的魔法世界嗎?

10.總是用過去正確的經驗來引導孩子
寶寶 想像力 錯誤 教育
當遇到有爭議的事情時,父母常常習慣用過去的經驗來告誡孩子。但是過去的經驗在經過時間和空間的流動下,可能不見得再適用於今日的狀況,其正確性也會受到考驗,在這樣的情況下也可能會造成孩子受到限制。
寶寶 想像力 錯誤 教育
11.不能跟老師說 NO
傳統上我們總是認為「尊師重道」是不變的真理,孩子不能否定老師、挑戰師者的權威,老師的闡述也就照單全收。但若孩子沒有任何自己的想法,久而久之也就失去了獨立思考的可能。

寶寶 想像力 錯誤 教育
寶寶的創造跟想像力是無限的,童言童語經常逗得爸爸媽媽笑哈哈,也因為孩子一些難以理解的可愛行為,總讓周圍的大人樂不可支~~ 現代競爭激烈,父母常擔心孩子會輸在起跑點上,過早給予寶寶期待、壓力、限制,讓孩子失去了應有的純真。不如放鬆跟孩子一起成長,做他想像延伸的橋梁,太陽何必是圓的,蘋果又為何一定要是紅色的呢?

打敗紙尿布!布尿布讓寶寶從小愛地球


布尿布, 紙尿布, 環保, 尿布疹, 小蘇打粉
終於快到了寶寶卸貨的日子了,不只爸爸媽媽等不及了,身旁的親朋好友也超級期待!在卸貨前爸爸媽媽不只自己已經事前準備好寶寶所有的生活小物,親朋好友也超喜歡幫新來臨的小生命添購用品。(敗家的好藉口?)在這其中有一樣小東西的學問可是很大的,那就是紙尿布!為什麼這麼說呢?這個寶寶每天都必須使用到的小東西有什麼特別之處嗎?

▼關於紙尿布的可怕統計
布尿布, 紙尿布, 環保, 尿布疹, 小蘇打粉根據統計,一個寶寶在能成功自己上廁所以前,大約需要換六千次尿布。製造一片紙尿褲需要大量的水和紙漿(也就是要砍樹);而為了製造出吸水清爽的紙尿褲層,紙漿需要經過漂白及軟化的過程,同時添加能強力吸水的化學成分。此外紙尿褲中有 30% 的成分是塑膠。

★紙
尿布不只需要大量的資源製造、無法分解,同時還讓寶寶的屁屁長時間與可怕的化學成分接觸!

除此之外,到寶寶學會戒尿布之前,至少三萬元的尿布花費更是令爸爸媽媽的心在淌血呀!難道就沒有可以省錢又能愛地球的好物嗎?

▼千呼萬喚始出來的好物-布尿布
布尿布, 紙尿布, 環保, 尿布疹, 小蘇打粉
布尿布?有的媽媽一定會想:「我才不要用那種老氣又厚重,而且屁股超大一包又髒髒的布呢!」,不不不!現在的布尿布已經跟以前那種過時又老舊的印象完全不同嘍!現在的布尿布既可愛又時尚,天氣熱的時候還可以讓寶寶直接包著布尿布就出門,連外褲都不用穿!「可是布尿布感覺好厚重,寶寶真的不會起尿布疹嗎?」,面對媽媽的疑惑,那麼就來個布尿布優缺點大評比吧!

布尿布優缺點大比對
優點
缺點
.重複使用,經濟節省又不汙染環境
.天然材質,不用擔心影響寶寶嬌嫩的肌膚
.定時更換下,寶寶的屁屁較紙尿布來的乾爽
.總費用較紙尿布低廉(還可以傳承給老二或是轉售他人!)
 
.需要時常更換(大約 2~4 小時一次),否則會滲透出來到床被上,寶寶的屁屁也容易長疹子
.需要時常清洗
.較紙尿布厚,尤其是加上厚墊
布尿布, 紙尿布, 環保, 尿布疹, 小蘇打粉
這麼說來布尿布還真是天然的好物!這個從古早流傳下來現在又鹹魚翻身的健康環保好幫手,媽媽一定都躍躍欲試。可是琳瑯滿目的布尿布種類與配件,到底要怎麼下手呢?

布尿布種類&配件大盤點
尿布兜, 吸尿布, 布尿布, 紙尿布, 環保, 尿布疹, 小蘇打粉1.標準傳統型
尿布兜(外層)+吸尿布(內層)。是最基本好用的設計,將吸尿布摺好放上尿布,在給寶寶穿上即可,而且只要尿布都沒有濕都可以直接更換吸尿布。只是當寶寶大一點活動力強,較容易發生位移的情形。
樂樂環保布尿褲 (KOLAkola親子網)

2.口袋式布尿布
同樣是尿布兜(外層)+吸尿布(內層),但在尿布兜多一層固定布,像口袋一樣將吸尿片放入並固定住。固定布是一層不會吸水的乾爽層,但只要寶寶尿尿之後都要全部做更換。也因為多了一層固定布,在洗淨後需要較傳統型長的時間晾乾。
sunny baby 口袋式環保布尿布 (Yahoo 拍賣)
口袋式布尿布, 吸尿布, 布尿布, 紙尿布, 環保, 尿布疹, 小蘇打粉

AIO, 一件式布尿布, 布尿布, 紙尿布, 環保, 尿布疹, 小蘇打粉3.一件式尿布(All-in-one,AIO
是指將外層與吸尿布縫在一起,一整件式穿脫最方便,也不需要另加吸尿布。缺點是清洗時要更久的時間才能晾乾,同時也需要更多件做替換。

藍莓一件式布尿褲 (恩米國際)

4.紗布吸尿布
紗布材質的吸尿布較清爽,清洗容易也較容易乾,可以搭配尿布兜或是口袋式尿布使用。
藍莓折式織棉尿布 (恩米國際)
紗布式吸尿布, 布尿布, 紙尿布, 環保, 尿布疹, 小蘇打粉

吸水墊, 布尿布, 紙尿布, 環保, 尿布疹, 小蘇打粉5.吸水墊
吸水墊較紗布吸尿布厚,適合寶寶較大之後活動力旺盛以及外出或過夜使用。可於墊在原本的紗布吸尿布下或是在一件式布尿布上加墊,以提高吸收力。
藍莓不分尺寸雙料吸水墊 (恩米國際)

6.隔離墊
隔離墊可以隔離大號,同時避免寶寶的屁屁和濕濕的尿布接觸。不只可以讓沒有沾到大號的布繼續使用,也可以拉長寶寶換尿布的時間。(適用於寶寶小睡及過夜)
恩米 ina 乾爽墊 (恩米國際)
隔離墊, 布尿布, 紙尿布, 環保, 尿布疹, 小蘇打粉

▼可是布尿布真的洗得乾淨嗎?
有的媽媽也許還是會擔心布尿布會不會很難清洗,很容易留下寶寶大大的黃漬呢?

其實真的不用擔心唷!
布尿布, 紙尿布, 環保, 尿布疹, 小蘇打粉, 清潔, 布尿布洗劑, 水晶肥皂
1.寶寶尿尿了-將沾濕的吸水墊(及尿布兜)沖水擠乾,放入待洗的桶中,如果怕有味道可以灑一點小蘇打粉。
2.寶寶大大了-將吸水墊或隔離墊上固體的部分先倒入馬桶沖掉,接著先用水將墊上的污漬沖除一次,再在墊子上塗上布尿布洗劑、水晶肥皂或小蘇打粉搓揉並靜置半小時到兩小時再沖洗掉,就可以放在待洗桶裡。
只要等到布尿布累積到一定量時,再放入洗衣機用布尿布洗劑清洗,是不是既簡單又清潔呢?

★小叮嚀:如果有真的很難清洗的污漬,可以將墊子放入溫水中,撒入一些小蘇打粉浸泡兩小時;此外,為了尿布兜的防水功能以及呵護寶寶嬌嫩的肌膚,寶寶使用的布尿布都需要以布尿布適用的洗劑清洗,例如橘子工坊、水晶肥皂,或是最天然的小蘇打粉來清洗唷!

布尿布, 紙尿布, 環保, 尿布疹, 小蘇打粉
布尿布真的是個省錢天然又安心的好物!只是在寶寶滿月以前都還在解胎便,一天往往要換上十幾次的尿布,同時坐月子期間媽媽也不適合碰冷水,所以在寶寶滿月前還是狠心給寶寶用紙尿布比較方便又保護新手媽媽的健康!不然就是訓練爸爸每天幫寶寶洗尿布吧,這樣既省錢又能物盡其用!(無誤)

照顧新生寶寶:哭了到底該不該抱?


寶寶 哭 抱抱 親子
從剛出生的那一刻起,寶寶響亮的哭聲代表他平安地來到這個世界上。不過由於幼小的嬰兒還不會說話,也沒有什麼表達能力,所以大多會透過哭聲來表現自己的狀況。看到孩子因為不明的原因哭得那麼傷心,不禁心疼得把他抱起好好安撫一番,但是這樣的行為是否正確呢?

哭了就抱嗎?
寶寶 哭 抱抱 親子
孩子哭了可能代表很多訊息,但是哭了是不是就得立刻把他抱起來安慰呢?從以前對於孩子是否該哭了就抱有許多說法:孩子一哭就抱起來,因為怕他出了什麼問題;孩子哭了就讓他哭,因為擔心過多的關愛會造成他的任性。兩種說法都有人支持,那在照顧孩子的過程中,父母該如何自處?

★哭了不該抱?
寶寶 哭 抱抱 親子
有些父母和長輩認為,如果孩子一哭就趕緊抱起來安慰,可能會慣壞了孩子。寶寶真正的要求沒有被理解,反而會哭得更厲害,也可能會因此讓他覺得可以透過哭來讓自己達到目的。而且如果每次孩子一哭就抱,寶寶會更黏經常接觸、安慰他的人,導致那個人根本就沒有休息時間,或是走到哪都必須帶著寶寶。

寶寶 哭 抱抱 親子
孩子哭的原因有很多,像是肚子餓、想換尿布等等,如果不先確認理由而一味的只是抱抱安慰,不見得是一個好方法。況且哭其實可以增加、訓練孩子的肺活量,對他並不一定全是壞事。

★哭了就要抱?
寶寶 哭 抱抱 親子
另一種說法則是鼓勵哭了就給孩子抱抱,因為孩子年紀還小,其實哭泣只是一個表達方式,當寶寶因為得到安慰而停止哭泣時,並不是因為他達到了目的,而是他對你的信任正在逐步增加,所以不用擔心被寵壞之類的問題。

寶寶 哭 抱抱 親子
在寶寶哭泣、需要協助時,如果家人能快速的給予回應,可以增加寶寶的安全感。根據研究指出,放任孩子大哭可能會對孩子的腦部造成不良的影響。此外,如果在寶寶幼時適當給以回應的話,還可能可以增進他將來的語言跟認知能力。

寶寶 哭 抱抱 親子
寶寶哭了的時候到底是該放任他哭,還是趕緊把他抱起來安慰呢?小編覺得,大家不妨依照著自己家裡的狀況來做判斷,或著也可以選擇兩者之間比較折衷的方式來照顧孩子,畢竟再怎麼說,哭太久不僅對孩子是負擔,對家長來說也難以忍受。更實際的來講,抱與不抱其實都是一種方式,但是等到孩子長大之後,他就不需要父母這樣抱著他了,有時候可能還會對父母的關愛感到厭煩。所以何不把握這段時間,好好享受跟孩子的親密時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