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即將來臨,為人父母的又開始為孩子的暑假煩惱了。除了要安排各項活動,讓孩子可以過一個充實又愉快的暑假外,又要擔心在酷暑的煎熬下,是否會讓孩子過於疲累,甚至染上疾病。不可否認的,夏天的確是各種傳染病和意外事件的好發季節,但是,只要父母事先有一些認識,自然可以做好預防措施,而夏天常見的疾病有哪些,簡介如下:
中暑
幼兒體溫調節中樞尚未發育完全,加上身體積小,相對的與環境接觸的表面積較大,易受環境溫度影響,所以容易中暑。中暑時,體溫會上升、皮膚發燙、噁心嘔吐、四肢虛弱,甚至會暈倒失去知覺。一旦發生類似中暑的症狀,要讓患者平躺在涼爽通風的環境,移除身上多餘的衣服,再以電風扇強力吹風,或用冷毛巾擦拭身體,達到溫度降低的效果。
中暑是可以預防的,在出門前,先注意一下戶外的溫度和溼度,如果室外溫度超過攝氏30度、溼度高於百分之六十時,應避免戶外活動,此外,千萬不可以將幼兒獨自留在密閉的車內,以免造成孩子窒息。
夏季熱
夏季熱主要發生在熱帶及亞熱帶地區,常見於6個月大到3歲的嬰幼兒,孩子常常在夏天會莫名其妙發燒,溫度大多在38度左右,不超過39度,而且幾乎天天發燒。
夏季熱有反覆發燒的現象,真正病因不清楚,一般認為是幼兒的中樞神經發育尚未成熟,體溫調節中樞功能失常所致。病兒的體溫在炎夏中發燒可持續數月,入秋後,發燒自然消退。夏季熱的病兒有時會食欲不振、睡眠不好、變得很愛哭鬧。
臨床診斷需經詳細的身體檢查和檢驗,排除其他因為生病造成的發燒。夏季熱最簡單有效的處理方法是吹冷氣,不必藉助退燒藥。將室溫調至攝氏26度左右,很快就可使體溫降到38度以下。穿著以涼爽為主,選擇吸汗、透氣的棉質衣服,另外,適當的補充水分也是很重要的。
腺病毒
腺病毒是生活中最常見的病毒之一,這類病毒在攻擊人類後,會寄居在淋巴腺內,造成淋巴腺發炎,因此,稱為腺病毒。
腺病毒中的8、19、31型,感染後會造成結膜炎,也就是很多人游泳後得到俗稱「紅眼睛」的流行性角結膜炎,除了流淚、燒灼感、結膜充血、耳前淋巴腫等症狀,還可能伴隨咽結膜炎熱,全家大小都有出現發燒喉嚨痛等症狀,一般在10天消失。
腺病毒第40、41型,常在2歲以下兒童造成腸套疊;這是因為病毒造成腸道附近淋巴腺腫大,原本運作的腸道無法正常蠕動,成為大腸包小腸的情況。症狀是間歇性腹痛,病症嚴重時會有草莓果醬般的大便。
日本腦炎 登革熱
日本腦炎的流行期多在每年的6月到9月間,所以,又稱為夏季腦炎,主要以三斑家蚊、白線斑蚊為傳染媒介。登革熱也是由蚊蟲叮咬傳染的,在南台灣特別流行,但是,登革熱在嬰幼兒的症狀不是很明顯,有時像感冒一樣。而2歲以下的幼兒皮膚細嫩,並不適合使用具有刺激性的防蚊液,家長挑選防蚊液時,應特別留意。
腸胃炎
腸胃炎中,沙門氏桿菌感染則盛行在夏季;病毒性腸胃炎常見的是輪狀病毒感染,秋冬季較盛行。典型的輪狀病毒有「燒、吐、拉」症狀,沙門氏菌腸炎則以「發燒、腹瀉、大便帶有黏液和血絲」居多。輕微的急性腸胃炎患者,約1、2天可以恢復;較嚴重者,會出現血絲粘液便、高燒不退、腹部絞痛等情形,症狀可能持續一週左右,通常細菌性腸胃炎較嚴重,也較易出現腸胃出血、腸穿孔破裂、腹膜炎等症狀。年齡越小,合併症的機會越多。
補充水分為第一要務,有的家屬會想要趕快止瀉,但是止瀉劑容易造成不繼續排便的假象,反而會延緩病菌排出體外。3個月以下的嬰幼兒、免疫力缺陷患者及嚴重感染者得到沙門氏桿菌腸炎時,必須給予適當的抗生素治療。
在食物方面,成人拿過過生雞蛋,如果沒有把手洗乾淨,又去泡牛奶或餵食,很容易使扺抗力弱的幼童遭感染。所以,千萬不可讓小寶寶生吃雞蛋,餵食嬰幼兒前一定要把手洗乾淨。煮開水要持續煮開五分鐘以上,才能完全將沙門氏菌殺死!
腸病毒
每年4~9月,進入腸病毒流行高峰期,主要為手足口病和咽峽炎兩大類型。手足口病在手掌、腳掌出現紅疹,口腔也會有潰瘍。咽峽炎大多會發燒,特點是在口腔後部出現很多水泡,然後,很快破掉而變成潰瘍。腸病毒好侵犯幼童,尤以3歲以下幼童,常演發成高燒不退、痙攣等重症。如孩童出現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的前兆病徵,如嗜睡、高燒、肌躍型抽搐或持續嘔吐、頸部僵硬、心律不整,應該趕快送醫!
如果因為口腔破得太厲害而吃不下,可吃較冰涼的食物或噴局部的止痛藥。預防腸病毒,洗手要做到「溼、搓、沖、捧、擦」五個步驟。流行期間避免出入擁擠的公共場所,注意個人衛生,在摟抱、親吻或餵食幼兒前,務必更衣及正確洗手,避免將病毒傳染給嬰幼童。餵食母乳,也可以增加孩子對腸病毒的抵抗力。
除了以上所提的疾病,還必須避免各種意外事件的發生,如交通意外、運動傷害、溺水等。在進行夏季的各種活動之前,適度的注意環境和各種設施是否完備,就能安然度過一個快樂夏天!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