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步兒階段發生意外事件的比例相當高,所以,家長除了要事先預防外,也要學習處理意外事件的方法,避免事情發生時手忙腳亂。
※撞傷意外的處理
撞傷也是寶寶很常發生的意外,如果家長確定撞擊力量不是很大,寶寶除了受驚嚇而哭泣之外,其他反應都很正常,接下來可以再看一下是否有傷口或紅腫,如果只是小外傷,可以依照外傷處理方法,以優碘或外傷藥膏塗抹傷口即可,如果有紅腫、瘀青可進行冰敷消腫,不需要急著按揉,否則寶寶可能哭鬧得更厲害。
如果撞傷後傷口明顯或是撞擊力道很大或嚴重撞擊到頭部,就必須儘快送醫,請醫師做一進步的檢查及包紮。另外,在撞到頭部後的一、兩天內媽媽也要觀察寶寶後續是否有頭暈、嘔吐、嗜睡的症狀,以防有腦震盪的情形發生。
◎日常小叮嚀
*避免寶寶攀爬家中矮櫃或家具。
*應選擇防滑襪或止滑鞋。
*浴室內最好加裝防滑墊。
*有尖角的家具應移開寶寶主要活動場所或加上保護套。
※擦傷、割傷意外的處理
如果傷口表面有較多髒污或沙子,可先用開水沖乾淨,接著再用生理食鹽水沖洗一次傷口,如果有流血可以先用消毒乾淨的紗布或棉花止血,待止血後再擦上優碘,最後再塗上外用的消炎藥膏即可,如果剛開始怕碰到傷口,想要做包紮可以使用消毒過的紗布覆蓋傷口,再貼上透氣膠帶或是使用ok繃。
如果傷口很大或很深,以生理食鹽水清潔後,先以乾淨的紗布或手帕壓住傷口止血,接著儘快送醫請醫師處理及包紮,然後要根據醫師指示,定期回去換藥,以免傷口發生感染。
◎日常小叮嚀
*應將危險物品,例如剪刀、刀子妥善收放。
*家中可準備小瓶裝的生理食鹽水及簡易外傷處理用品。
*外出玩耍時可以穿長褲。
※燒燙傷意外的處理
如果不小心發生燒燙傷,應立即依照急救口訣「沖、脫、泡、蓋、送」來處理,首先儘快用水龍頭的冷水降低皮膚溫度,水柱的力量不要太強,如果家長評估燒燙傷的情況嚴重,就需要送醫做進一步的治療,要注意在送醫前不要亂塗抹牙膏、醬油等偏方,只要先以乾淨的紗布蓋上,儘快到醫院交由醫師處理。
如果只是小範圍、輕微的燒燙傷,在沖洗或浸泡冷水過後,可以塗抹燙傷專用的藥膏,通常幾天之後就會痊癒。如果有小水泡,也不需要刻意弄破,幾天之後皮膚會自然吸收。
◎日常小叮嚀
*餐桌勿使用長桌巾。
*熱水器、熱湯、熱茶等勿放在孩子可碰觸的範圍。
*洗澡時應先放冷水,再放熱水。
*教育孩子遠離火源。
※吞入異物意外的處理
如果異物(例如玩具小零件、錢幣)還只是含在寶寶嘴中,此時,不要大聲喊叫驚嚇寶寶,應該鎮定、嚴肅地要求寶寶把東西吐出來;如果異物已經吞入肚子裡,但沒有阻礙呼吸道,而且該物品沒有立即性的危險(例如吞入鈕釦、彈珠),通常醫師會先建議媽媽觀察幾天,看異物是否能夠順利從糞便中排出,如果吞入的物品是具有侵蝕性或立即危險(例如電池、圖釘)則需要儘快送醫以內視鏡或開刀等方式取出異物。
如果寶寶吞入異物後出現呼吸困難、臉色變黑、無法說話,有呼吸道阻塞的狀況時,則需要進行立即性的急救,一歲以內的寶寶可將他臉朝下倒趴在大人的大腿上或是大人的前手臂,使其頭部比身體低,接著大人用力拍打寶寶後背,讓寶寶嘗試咳出或吐出異物;一歲以上的寶寶可使用哈姆立克急救法,大人從背後抱住寶寶,接著一手握拳,另一半再包住拳頭,雙拳瞬間用力按壓寶寶肚臍和胸骨間,促使異物吐出或使呼吸道恢復通暢。如果經過緊急處理後,確定危險已完全排除,才可以放心,否則仍需要儘快送醫做檢查。
◎日常小叮嚀
*寶寶可能吞食的小物品都應收好。
*藥物應置於高處櫃子內,以免寶寶視為糖果。
*平時勿讓寶寶習慣將小玩具或零件放入口中。
撞傷也是寶寶很常發生的意外,如果家長確定撞擊力量不是很大,寶寶除了受驚嚇而哭泣之外,其他反應都很正常,接下來可以再看一下是否有傷口或紅腫,如果只是小外傷,可以依照外傷處理方法,以優碘或外傷藥膏塗抹傷口即可,如果有紅腫、瘀青可進行冰敷消腫,不需要急著按揉,否則寶寶可能哭鬧得更厲害。
如果撞傷後傷口明顯或是撞擊力道很大或嚴重撞擊到頭部,就必須儘快送醫,請醫師做一進步的檢查及包紮。另外,在撞到頭部後的一、兩天內媽媽也要觀察寶寶後續是否有頭暈、嘔吐、嗜睡的症狀,以防有腦震盪的情形發生。
◎日常小叮嚀
*避免寶寶攀爬家中矮櫃或家具。
*應選擇防滑襪或止滑鞋。
*浴室內最好加裝防滑墊。
*有尖角的家具應移開寶寶主要活動場所或加上保護套。
※擦傷、割傷意外的處理
如果傷口表面有較多髒污或沙子,可先用開水沖乾淨,接著再用生理食鹽水沖洗一次傷口,如果有流血可以先用消毒乾淨的紗布或棉花止血,待止血後再擦上優碘,最後再塗上外用的消炎藥膏即可,如果剛開始怕碰到傷口,想要做包紮可以使用消毒過的紗布覆蓋傷口,再貼上透氣膠帶或是使用ok繃。
如果傷口很大或很深,以生理食鹽水清潔後,先以乾淨的紗布或手帕壓住傷口止血,接著儘快送醫請醫師處理及包紮,然後要根據醫師指示,定期回去換藥,以免傷口發生感染。
◎日常小叮嚀
*應將危險物品,例如剪刀、刀子妥善收放。
*家中可準備小瓶裝的生理食鹽水及簡易外傷處理用品。
*外出玩耍時可以穿長褲。
※燒燙傷意外的處理
如果不小心發生燒燙傷,應立即依照急救口訣「沖、脫、泡、蓋、送」來處理,首先儘快用水龍頭的冷水降低皮膚溫度,水柱的力量不要太強,如果家長評估燒燙傷的情況嚴重,就需要送醫做進一步的治療,要注意在送醫前不要亂塗抹牙膏、醬油等偏方,只要先以乾淨的紗布蓋上,儘快到醫院交由醫師處理。
如果只是小範圍、輕微的燒燙傷,在沖洗或浸泡冷水過後,可以塗抹燙傷專用的藥膏,通常幾天之後就會痊癒。如果有小水泡,也不需要刻意弄破,幾天之後皮膚會自然吸收。
◎日常小叮嚀
*餐桌勿使用長桌巾。
*熱水器、熱湯、熱茶等勿放在孩子可碰觸的範圍。
*洗澡時應先放冷水,再放熱水。
*教育孩子遠離火源。
※吞入異物意外的處理
如果異物(例如玩具小零件、錢幣)還只是含在寶寶嘴中,此時,不要大聲喊叫驚嚇寶寶,應該鎮定、嚴肅地要求寶寶把東西吐出來;如果異物已經吞入肚子裡,但沒有阻礙呼吸道,而且該物品沒有立即性的危險(例如吞入鈕釦、彈珠),通常醫師會先建議媽媽觀察幾天,看異物是否能夠順利從糞便中排出,如果吞入的物品是具有侵蝕性或立即危險(例如電池、圖釘)則需要儘快送醫以內視鏡或開刀等方式取出異物。
如果寶寶吞入異物後出現呼吸困難、臉色變黑、無法說話,有呼吸道阻塞的狀況時,則需要進行立即性的急救,一歲以內的寶寶可將他臉朝下倒趴在大人的大腿上或是大人的前手臂,使其頭部比身體低,接著大人用力拍打寶寶後背,讓寶寶嘗試咳出或吐出異物;一歲以上的寶寶可使用哈姆立克急救法,大人從背後抱住寶寶,接著一手握拳,另一半再包住拳頭,雙拳瞬間用力按壓寶寶肚臍和胸骨間,促使異物吐出或使呼吸道恢復通暢。如果經過緊急處理後,確定危險已完全排除,才可以放心,否則仍需要儘快送醫做檢查。
◎日常小叮嚀
*寶寶可能吞食的小物品都應收好。
*藥物應置於高處櫃子內,以免寶寶視為糖果。
*平時勿讓寶寶習慣將小玩具或零件放入口中。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