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身為父母,一定會關心孩子的生長狀況,除身高、體重的增長之外,孩子的生長狀況變化最大的,莫過於牙齒的生長。
一、二歲的孩子牙齒生長狀況
在一般人的觀念中,認為嬰兒出生時是沒有牙齒的;其實孩子在出生後兩年半內萌發的二十顆乳牙,在出生時已存在於嬰兒的顎骨內。
一般而言,孩子在出生的六個月後,乳牙開始長出來。通常下顎正中門齒是最早長出來的,約在出生的六至七個月時長出,以後大約每隔四個月便再長出一對新的乳牙。接著長出的是上顎的正中門齒,約在孩子的八個月至一歲時長出,上顎的側門齒約在九個月至一歲一個月的時候會長出來,下顎齒列的側門齒約在十個月至一歲四個月的時候長出。孩子上顎齒列的第一臼齒與下顎齒列的第一臼齒約在一歲一個月至一歲七個月的時候長出,犬齒約在一歲四個月至兩歲左右長出,最後長出的是上、下齒顎的第二臼齒,孩子的乳牙在兩歲半前應已全部長出。而口腔中的第一個長出乳牙(下顎正中門齒)的時間,是牙醫師用來判斷嬰幼兒乳牙是否早生或過遲的標準。
一、二歲的孩子常見的牙齒疾病
一、二歲還在喝奶的孩子,幾乎每天少不了奶瓶,因此常見的牙齒疾病是「奶瓶性蛀牙」,這是哺乳習慣不當所造成的,孩子通常睡覺前有吸奶的習慣,如果讓孩子邊吸邊睡或含著奶瓶睡覺,長期下來就很容易蛀牙;因為幼兒睡著之後,唾液分泌減少,奶水在口腔中停留過久,造成奶水附在齒面上,成為細菌的溫床,細菌分解醣類,產生酸性分泌物後,就會使幼兒的牙齒脫鈣而形成蛀蝕,進一步還可能造成乳牙上下門齒因蛀牙而侵蝕斷裂,整個牙冠也可能被破壞,影響正常咬食物和發音功能。嚴重的話,還會出現牙髓壞死、根尖病變等症狀。
要預防奶瓶性蛀牙,要請父母親在餵孩子喝牛奶(或母奶)時,盡量在二十分鐘內餵完,並輕拍孩子的背部,減少乳汁殘留於口中,切勿讓孩子含著奶瓶入睡。如果孩子一定要吸吮著入睡,建議爸爸媽媽在奶瓶中裝開水,同樣可以達到安撫的效果。
在餵食牛奶(或母奶)的過程中,孩子吸吮的動作會將牛奶(或母奶)塗遍在上齒內側,光靠喝奶之後,給予孩子喝水,並不足以清潔孩子的口腔。所以,在孩子的乳牙萌發出之後,喝完牛奶(或母奶),父母親要先將雙手洗淨,然後用消毒好的紗布裹在食指上,蘸生理食鹽水或蒸餾水輕拭孩子口腔內部及口齒內外表面,才能達到清潔效果。
而一歲以上的幼兒,由於萌發出的乳牙較多,父母親可以開始用小牙刷替幼兒刷牙。另外,建議爸爸媽媽及早改變孩子用奶瓶吸奶的習慣;大約一歲左右便可以嘗試戒除奶瓶,改以杯子餵食,也可有效減少「奶瓶性蛀牙」的發生。
除了牛奶(或母奶)的餵食外,很多家長在孩子哭鬧時,習慣用糖水或蜂蜜水餵食孩子,殊不知如此類食品很容易造成幼兒齲齒,而且這種習慣一旦養成之後,就很難戒除。建議家長可以其他方式安撫寶寶哭鬧的情緒,以減少幼兒蛀牙的機率。
定期檢查牙齒也是預防蛀牙等牙齒疾病很重要的方式,六個月至一歲期間,乳牙陸續萌出,即可帶給牙科醫師檢查,如果發現有異常的情形,可以及早治療,爸爸媽媽也可請牙醫師提供有關口腔保健知識,照顧好幼兒口腔的健康。
乳牙保健的重要性
以往由於口腔衛生知識缺乏,誤以為「小孩子的牙齒蛀掉,長大後自然會再長出新的牙齒,所以不用太在意。」這是不正確的說法。很多爸爸媽媽以為乳牙在七、八歲至十二歲會全換掉,而忽略了乳牙保健的重要性,誤以為恆齒的長出才重要;其實乳齒齲蝕之後,若沒經過好好的填補,將來長恆齒時,會受到重大的影響。
當乳齒完全長出以後,如果沒有好好保養,任其齲蝕而提早拔掉,左右兩邊的牙
會向這空間傾斜生長,上下對咬之牙齒也會長長,將來生長出來的恆齒,沒有適當的空隙可長,會導致牙排列不整齊而影響咬合。
沒有健全的乳牙,不但會引起功能的障礙,並且會影響身體的健康;對於小孩而言,最直接的影響即是食物、消化的問題。食物未經充分的咀嚼即嚥下,不但容易增加小孩腸胃的負擔,也同時會引起消化不良或產生消化道的疾病。並且因孩子產生齲齒,難免會產生疼痛的感覺,可能會無法好好吃飯,容易養成偏食的習慣,若能隨時注意孩子的口腔衛生與牙齒保健,早期發現齲齒的情形,盡快填補好,讓疼痛消失,可以正常咀嚼食物,也不會導致營養不良。
另外,健康的牙齒可以幫助我們正常的學習語言及發音; 很多小朋友因乳牙很早便因齲洞而脫落,而影響發音,尤其是唇齒音及舌尖音。
建議父母應多注意孩子牙齒的發育情形,定期請牙醫檢查,一發現有異狀,立即求診。最重要的是,不要讓孩子吃太多甜點,如:糖果、蜂蜜、飲料……,並且從小養成孩子飯後及睡前刷牙的習慣。
一般牙科和兒童牙科的區別
今日的牙醫巳有了多元細分的多種專科; 兒童牙醫師和一般牙醫師最大的不同是,兒童牙醫師因為有受特殊的訓練,可以讓因看牙醫而焦慮的小孩,在牙科治療過程中覺得有安全感也覺得舒適,而且兒童牙科的診間是針對兒童而設計。至於為什麼要特別分出兒童牙科?原因在於,孩子並不是一個小的大人,包括經驗、認知的成熟度以及溝通能力,都跟大人有很大的差距!因此需要有專業兒童牙科的醫師為孩童看診。此外,兒童牙科也會因孩子年齡不同而使用不同的治療方式。
在一般人的觀念中,認為嬰兒出生時是沒有牙齒的;其實孩子在出生後兩年半內萌發的二十顆乳牙,在出生時已存在於嬰兒的顎骨內。
一般而言,孩子在出生的六個月後,乳牙開始長出來。通常下顎正中門齒是最早長出來的,約在出生的六至七個月時長出,以後大約每隔四個月便再長出一對新的乳牙。接著長出的是上顎的正中門齒,約在孩子的八個月至一歲時長出,上顎的側門齒約在九個月至一歲一個月的時候會長出來,下顎齒列的側門齒約在十個月至一歲四個月的時候長出。孩子上顎齒列的第一臼齒與下顎齒列的第一臼齒約在一歲一個月至一歲七個月的時候長出,犬齒約在一歲四個月至兩歲左右長出,最後長出的是上、下齒顎的第二臼齒,孩子的乳牙在兩歲半前應已全部長出。而口腔中的第一個長出乳牙(下顎正中門齒)的時間,是牙醫師用來判斷嬰幼兒乳牙是否早生或過遲的標準。
一、二歲的孩子常見的牙齒疾病
一、二歲還在喝奶的孩子,幾乎每天少不了奶瓶,因此常見的牙齒疾病是「奶瓶性蛀牙」,這是哺乳習慣不當所造成的,孩子通常睡覺前有吸奶的習慣,如果讓孩子邊吸邊睡或含著奶瓶睡覺,長期下來就很容易蛀牙;因為幼兒睡著之後,唾液分泌減少,奶水在口腔中停留過久,造成奶水附在齒面上,成為細菌的溫床,細菌分解醣類,產生酸性分泌物後,就會使幼兒的牙齒脫鈣而形成蛀蝕,進一步還可能造成乳牙上下門齒因蛀牙而侵蝕斷裂,整個牙冠也可能被破壞,影響正常咬食物和發音功能。嚴重的話,還會出現牙髓壞死、根尖病變等症狀。
要預防奶瓶性蛀牙,要請父母親在餵孩子喝牛奶(或母奶)時,盡量在二十分鐘內餵完,並輕拍孩子的背部,減少乳汁殘留於口中,切勿讓孩子含著奶瓶入睡。如果孩子一定要吸吮著入睡,建議爸爸媽媽在奶瓶中裝開水,同樣可以達到安撫的效果。
在餵食牛奶(或母奶)的過程中,孩子吸吮的動作會將牛奶(或母奶)塗遍在上齒內側,光靠喝奶之後,給予孩子喝水,並不足以清潔孩子的口腔。所以,在孩子的乳牙萌發出之後,喝完牛奶(或母奶),父母親要先將雙手洗淨,然後用消毒好的紗布裹在食指上,蘸生理食鹽水或蒸餾水輕拭孩子口腔內部及口齒內外表面,才能達到清潔效果。
而一歲以上的幼兒,由於萌發出的乳牙較多,父母親可以開始用小牙刷替幼兒刷牙。另外,建議爸爸媽媽及早改變孩子用奶瓶吸奶的習慣;大約一歲左右便可以嘗試戒除奶瓶,改以杯子餵食,也可有效減少「奶瓶性蛀牙」的發生。
除了牛奶(或母奶)的餵食外,很多家長在孩子哭鬧時,習慣用糖水或蜂蜜水餵食孩子,殊不知如此類食品很容易造成幼兒齲齒,而且這種習慣一旦養成之後,就很難戒除。建議家長可以其他方式安撫寶寶哭鬧的情緒,以減少幼兒蛀牙的機率。
定期檢查牙齒也是預防蛀牙等牙齒疾病很重要的方式,六個月至一歲期間,乳牙陸續萌出,即可帶給牙科醫師檢查,如果發現有異常的情形,可以及早治療,爸爸媽媽也可請牙醫師提供有關口腔保健知識,照顧好幼兒口腔的健康。
乳牙保健的重要性
以往由於口腔衛生知識缺乏,誤以為「小孩子的牙齒蛀掉,長大後自然會再長出新的牙齒,所以不用太在意。」這是不正確的說法。很多爸爸媽媽以為乳牙在七、八歲至十二歲會全換掉,而忽略了乳牙保健的重要性,誤以為恆齒的長出才重要;其實乳齒齲蝕之後,若沒經過好好的填補,將來長恆齒時,會受到重大的影響。
當乳齒完全長出以後,如果沒有好好保養,任其齲蝕而提早拔掉,左右兩邊的牙
會向這空間傾斜生長,上下對咬之牙齒也會長長,將來生長出來的恆齒,沒有適當的空隙可長,會導致牙排列不整齊而影響咬合。
沒有健全的乳牙,不但會引起功能的障礙,並且會影響身體的健康;對於小孩而言,最直接的影響即是食物、消化的問題。食物未經充分的咀嚼即嚥下,不但容易增加小孩腸胃的負擔,也同時會引起消化不良或產生消化道的疾病。並且因孩子產生齲齒,難免會產生疼痛的感覺,可能會無法好好吃飯,容易養成偏食的習慣,若能隨時注意孩子的口腔衛生與牙齒保健,早期發現齲齒的情形,盡快填補好,讓疼痛消失,可以正常咀嚼食物,也不會導致營養不良。
另外,健康的牙齒可以幫助我們正常的學習語言及發音; 很多小朋友因乳牙很早便因齲洞而脫落,而影響發音,尤其是唇齒音及舌尖音。
建議父母應多注意孩子牙齒的發育情形,定期請牙醫檢查,一發現有異狀,立即求診。最重要的是,不要讓孩子吃太多甜點,如:糖果、蜂蜜、飲料……,並且從小養成孩子飯後及睡前刷牙的習慣。
一般牙科和兒童牙科的區別
今日的牙醫巳有了多元細分的多種專科; 兒童牙醫師和一般牙醫師最大的不同是,兒童牙醫師因為有受特殊的訓練,可以讓因看牙醫而焦慮的小孩,在牙科治療過程中覺得有安全感也覺得舒適,而且兒童牙科的診間是針對兒童而設計。至於為什麼要特別分出兒童牙科?原因在於,孩子並不是一個小的大人,包括經驗、認知的成熟度以及溝通能力,都跟大人有很大的差距!因此需要有專業兒童牙科的醫師為孩童看診。此外,兒童牙科也會因孩子年齡不同而使用不同的治療方式。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