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6日星期五

小小孩看醫生與用藥安全

寶寶難免會有生病的時候,本文將提醒家長就醫前的注意事項、可能出現併發症的情況,及家長對寶寶用藥該具備的常識。
  「小花今天起床之後就病懨懨的,額頭有點燙,而且沒有食慾,小花媽媽觀察了一會決定還是帶小花去看醫生!」如果家長發現寶寶有出現不舒服的症狀,例如咳嗽、流鼻水、長疹子、發燒等,而且觀察幾個小時後都沒有好轉,就要留意寶寶可能是生病了,需要去看醫師。
就醫前先整理寶寶生病資訊
以下這些都將讓醫師更精確診斷病情及開立處方:
.不舒服的症狀重點描述(有什麼症狀、什麼時候開始的)
.是否有過敏史(避免藥物過敏)
.是否正在服用藥物(避免交互作用或重複用藥)
.近期的體重(就醫時也會現場再次量測,體重會影響藥物劑量)
.在家測量的發燒體溫(三歲以下幼童以肛溫最為準確,目前耳溫槍是主流)
.疾病史(輔助醫師判斷症狀與疾病的關聯性)
.最近旅遊史(輔助醫師判斷疾病與地域衛生情形或傳染病的相關性)
可能出現併發症或重症要立即就醫
  寶寶病情變化快速,家長需要非常謹慎與警覺,若發現寶寶出現有別於健康時的疾病症狀,特別是高燒不退、呼吸急促、活力明顯減低、昏睡不醒、持續嘔吐、大便或小便出血、體液分泌減少(例如:眼淚或小便)等,必須馬上選擇兒童專科醫療院所就醫。
如何正確使用抗生素及類固醇?
  不當的服用抗生素確實已造成現在抗藥性菌種橫行,因此藉由兒童專科醫師精準的診斷,依臨床經驗及治療,開立適宜有效的處方,用藥同時考量寶寶的年齡及體重來計算劑量,是家長可以放心的方式,也能避免寶寶病情惡化(例如:因感冒引發肺炎)。而服用抗生素最需注意的還是按醫師指示完成整個療程,絕對不要自行停藥或額外購買服用。
  類固醇普遍給民眾傷肝傷腎、月亮臉、水牛肩的負面印象,事實上至今仍有許多與發炎、過敏、免疫學相關的疾病和症狀仍須仰賴類固醇治療,例如:氣喘使用類固醇吸入劑或針劑、過敏性鼻炎使用類固醇鼻噴劑預防等,當醫師思量要開立類固醇以緩解上述症狀時,會秉持著最低有效劑量及最短療程的原則,避免副作用的產生,所以,家長不要太過擔心,因為抗拒用藥,有時反而會拖延或是加重寶寶的病情。
寶寶用藥安全叮嚀
* 家長在領藥時可以主動告知過敏史,及平時吃的食品和正在服用的藥物,以利藥師檢視交互作用及是否重複用藥。
* 家長應用心了解藥物的使用方式、劑量、注意事項,寶寶服用藥物後才能達到最佳療效。
* 藥物平時應擺放於寶寶無法輕易取得的地方,以免誤食。
* 部分抗生素會與乳品中的鈣質結合而降低療效,若寶寶必須將藥物加入乳品服用,應先詢問藥師是否有交互作用。
* 仍在授乳的媽媽若有服用藥物,多多少少都會分泌至乳汁中,除了對哺乳的寶寶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也可能與寶寶的藥物有交互作用的疑慮,建議授乳媽媽在開始服藥前先擠乳備用,若無法配合,也應先告知醫師,盡量使用確定用於寶寶無虞的藥物後,於藥物濃度最低的時候哺乳或擠乳。
* 寶寶要遠離菸害是毫無疑問的!除了對寶寶健康有劇烈影響,菸草中所含芳香族碳氫化合物,會造成部份藥物代謝上升而降低治療效果。另外尼古丁刺激交感神經,可能造成常用於止喘止咳的支氣管擴張劑副作用增加;刺激中樞神經,則會使寶寶睡眠受到影響,眾多負面的影響不得不慎!
* 家長要隨時觀察寶寶服藥後的反應,若病情加重,或有疑似藥物副作用及過敏反應產生,應立刻聯繫醫療人員,做即時且正確地處理,使寶寶健康無虞。
帶寶寶看醫師前的建議
  最後還要提醒家長,如果可以的話最好是事先預約,再依預約的時間帶寶寶去看病,這樣可以節省時間,也能避免寶寶在醫院等待太久而接觸其他的病菌;另外,家長在候診時也可以隨身帶小玩具或故事書,分散寶寶在陌生環境中的恐懼感,也能減少寶寶發生哭鬧的情況。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