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6日星期五

中耳炎作怪怎麼辦

◎上呼吸道感染是引發中耳炎的原因
急性中耳炎發生的原因,是由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或是感冒所引起的。細菌會由咽喉部位,藉由耳咽管傳到中耳,而引起中耳炎。一般典型的症狀有突然發高燒、耳朵痛、流鼻涕、咳嗽、喉嚨痛……等。而二歲以下的孩子因為表達能力比較不好,當耳朵痛的時候,常常會出現拉耳朵的動作,若父母沒有注意,嚴重者可能對聲音反應變差、聽力變弱……等情形。

◎三歲以下的孩子致病率高
根據統計:三歲以下的孩子,發生一次或是一次以上中耳炎的比例超過70%,而七歲以上得中耳炎的比率就會大幅降低,原因是跟耳咽管有關。

耳咽管深藏於顱骨之中,是個管狀的空腔,連接了中耳腔及鼻咽腔,負責中耳腔與大氣壓力的平衡,在鼻咽腔的開口通常是關閉的。只有在吞嚥及打呵欠時才會張開。藉著不定時的張開與關閉,維持中耳腔的正常壓力。一旦中耳炎發生時,先會產生負壓,後續也許會發生中耳積水和聽力變差的問題。

孩子剛出生時,耳咽管幾乎是水平的,中耳腔和鼻咽腔約在同一個水平面上,若有病菌在鼻咽腔,病菌比較容易入侵中耳,隨著年齡的增長,耳咽管位置開始變傾斜,中耳腔的位置也會變得比鼻咽腔高,而形成屏障,病菌比較不容易入侵。

◎中耳積水是常見的情形
外耳道進水並不會引起中耳炎。中耳炎的發生通常都是病毒從鼻咽腔突破耳咽管的防線,進入中耳腔而造成中耳炎,並常會有滲出液聚集在中耳腔內,這就是臨床上常見的「中耳積水」。

◎抗生素治療是必要的
治療急性中耳炎,首先要先處理好呼吸道的症狀,包括鼻腔中沒有鼻涕、咳嗽的情形消失,同時在針對中耳炎的部分施以抗生素治療。
由於中耳炎容易復發,在治療時抗生素應該持續使用10~14天,假如未完全康復,則繼續使用抗生素,藥物治療最多四星期。有些家長擔心連續吃四星期的藥可能會產生副作用,但請家長放心,產生副作用的情形是非常的罕見的。有少部分患者,需要施行耳膜切開術以促進排膿,改善中耳發炎的現象,加速痊癒。但因為是治標的手術,不能保證下次不會再有中耳炎的發生。

中耳炎的預防方法
幼兒預防中耳炎的方法是避免罹患感冒,避免讓孩子暴露在忽冷忽熱的環境中,盡量不要在感冒流行期,帶孩子到公共場所,水分要攝取足夠,若是孩子感冒嚴重或是有耳朵痛的情形,一定要讓醫師檢查詳細。
急性中耳炎治療期間,症狀有改善時,不能擅自停藥,否則會產生抗藥性。應確實接受治療以及定期追蹤檢查,直到確定痊癒,這才是預防中耳炎復發的最有效方法。

是否該幫孩子清理耳垢
正常耳朵表皮會不斷脫屑及有分泌物,因遺傳的因素,有乾耳及濕耳的分別,但同樣都有保護耳道的功能。耳垢通常是靠日常活動時頭部的搖晃,或咀嚼下巴震動而促使掉出。但因為孩子的耳道比較小,所以不容易排出。

耳朵不是清理得愈乾淨愈好!保留些微的耳垢才能保護耳朵!有時候洗澡洗頭時,常常會因為耳朵進水,耳垢和水混合後膨脹,會產生耳朵流黃膿的現象。而累積太多時,會堵塞耳道,有時會造成聽力減退。

平日應該養成清潔的好習慣,幫孩子洗澡時,用毛巾在耳朵外圍繞一圈,維持外耳的乾淨清爽,若有水進入耳朵內,用細小的棉花棒,放入耳內一公分左右,將耳道內的水分吸出,以維持耳道的清潔與乾爽。每隔半年到一年,定期請耳科醫生替孩子仔細的檢查及評估是否清理耳道。耳朵內若有異物進入時,盡快送醫,千萬不要自行取出,以免傷害耳朵。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