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媽媽一定都有帶孩子看病的經驗,有些時候孩子因為身體不舒服加上候診室空間不大,如果孩子哭鬧起來,不但影響了其他孩子,也造成不良的看病經驗,所以,爸媽們一定要仔細看一下以下文章。
有些時候不只孩子怕看醫師,連爸媽自己本身都認為帶孩子看醫師是一件麻煩事,其實,只要家長學會如何更有效率的與醫師溝通以及如何讓孩子看病不哭鬧的技巧,你會發現原來只要做好準備,事情就變得容易多了。
你總是交代不清病情嗎?
察覺孩子好像生病了,如果症狀不明顯時,父母通常會先自行在家觀察半天、一天;如果感冒症狀明確,多半就會馬上帶孩子去看醫師,但不管疾病發展的速度快慢,很多爸媽卻都忽略了在家時應該留意病情變化及注意孩子的生病特徵,結果造成看診時,發生「病情交代不清楚」或是「自行猜測疾病」的狀況。此外,如果家長沒有事先稍做準備,也經常發生看完診才想起某個重要問題忘了問,想回頭去問又怕要花不少時間,不問心頭又留著疑問。
所以,當爸媽查覺孩子生病了,應該先進行以下三步驟,如果怕忘記也可以用筆記下來,如此一來既可讓醫病之間做更好的溝通,也能使看病更有效率。
就醫步驟一~看診前的準備
首先爸媽應該要留意主要病情,例如:孩子是何時開始不舒服、有哪些症狀、胃口及活動力是否與平時不一樣、身上是否有起疹子、上次測量體溫約為幾度等。
此外,如果父母有其他的需要醫師才能回答的問題,也可以事先寫下來,趁就診時一併詢問,例如:請教孩子營養問題、合併其他藥物的使用等。
就醫步驟二~看診時的重點
看診時間往往只有3、5分鐘,在這「精華」時間,父母要詳細說明在家觀察到的病情,而有些不太相關的話題則可看情況省略。另外,可主動告知醫師有關疾病的訊息,例如在家中已經先吃過退燒藥、有沒有過敏史、對什麼藥物過敏、正在服用的藥物等。
通常醫師會一邊看診,一邊告訴父母他觀察到的孩子狀況,如果父母有不了解的地方都可以主動詢問,如果有特別寫下來的問題,也可以趕快詢問醫師。
就醫步驟三~看診後的要點
看診的醫療收據年度報稅時可以用來扣抵,有需要的父母要保留好收據,另外,通常還會有一張藥物明細單,如果孩子吃了藥物後有什麼狀況,也可以做為下次就醫時的參考。
領藥時要仔細聆聽服藥建議及服藥時間,如果有疑問都可以直接請教藥師。服藥後若有疑問,例如:有的孩子吃了藥物,出現嗜睡或嘔吐的反應,此時,父母都可以帶孩子回去詢問或是直接打電話與醫師溝通,這樣更能保障用藥的安全。
您的孩子看診時經常會哭鬧嗎?
孩子因為身體不舒服才需要看醫師,所以,在等待過程中難免會發生哭鬧的情況,此外,有的孩子對於看診時,醫師拿出的「用具」感到害怕,因而哭鬧抗拒接受檢查。而看診環境中,孩子之間的情緒可能會互相「傳染」,看見別的孩子哭鬧,可能使原本不害怕的孩子,也產生就診的恐懼感。
所以,接下來就要教家長一些方法,讓孩子減少看病哭鬧,同時對看醫師留下好印象。
不哭鬧步驟一~看診前的準備
除非孩子病情較嚴重,需立即就醫掛急診,否則建議家長盡量先預約,等接近看診時間才過去,這樣可以縮短等待的時間,減少寶寶的焦慮。在等待看診時,可以準備一個能和孩子簡單對玩的小玩具,或是一本孩子感興趣的故事書,等待時,拿出來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出門前可先幫孩子換上好穿脫的衣服,醫師檢查時動作會比較順暢,可讓孩子更為安心。平時勿以「醫師」來恐嚇孩子,例如:叫醫師給你打針、叫醫師給你開刀之類的言語,以免孩子對醫師留下不良印象。反過來,平時偶爾可以和孩子玩假扮醫師的遊戲,讓孩子習慣看病時可能會發生的過程。
不哭鬧步驟二~看診時的重點
帶孩子看病時,爸媽不要露出焦慮、緊張的神色,因為孩子很會察言觀色,如果父母態度很從容、很穩定,將能為孩子帶來信心。如果是父母兩人一起帶孩子去看病,可先由其一進去掛號、等待,另一個先帶孩子四處走走,等快到看診時間時,媽媽再打電話請爸爸帶孩子進來醫院或診所。
等待看病時,如果現場有其他的孩子表現得很勇敢,就可以告訴自己的孩子說:「你看,看病沒有什麼,只要像哥哥那樣張大嘴巴就可以嘍!」「你看,那個妹妹好勇敢,你一定比他更厲害。」……等等。接著用輕鬆的方式介紹待會可能會遇到的檢查,例如:「醫師很厲害,他只要拿出手電筒照一照,病菌就會害怕投降」「只要讓醫師噴一下藥水,喉嚨很快就不痛了。」讓孩子減輕壓力及恐懼感。
不哭鬧步驟三~看診後的要點
看完醫師之後,對於孩子剛才良好的表現要馬上給予口頭鼓勵,或是帶他去買個小玩具,這會讓他對看病留下好的印象。回家之後,家長可以說故事的方式,告訴孩子為什麼生病要吃藥,盡量以鼓勵的方式讓孩子吃藥,而不要一邊強迫灌藥,一邊責怪孩子不乖才生病,否則會讓孩子產生不好的連結,認為只要看了醫師,就會被逼迫吃下難吃的藥物,進而討厭看醫師。
孩子生病,這時候更要注意大人與小孩的交互傳染。在孩子感冒期間,儘量全家食用的碗筷,盥洗用具能夠分開處理,才能避免感冒的交互傳染。
你總是交代不清病情嗎?
察覺孩子好像生病了,如果症狀不明顯時,父母通常會先自行在家觀察半天、一天;如果感冒症狀明確,多半就會馬上帶孩子去看醫師,但不管疾病發展的速度快慢,很多爸媽卻都忽略了在家時應該留意病情變化及注意孩子的生病特徵,結果造成看診時,發生「病情交代不清楚」或是「自行猜測疾病」的狀況。此外,如果家長沒有事先稍做準備,也經常發生看完診才想起某個重要問題忘了問,想回頭去問又怕要花不少時間,不問心頭又留著疑問。
所以,當爸媽查覺孩子生病了,應該先進行以下三步驟,如果怕忘記也可以用筆記下來,如此一來既可讓醫病之間做更好的溝通,也能使看病更有效率。
就醫步驟一~看診前的準備
首先爸媽應該要留意主要病情,例如:孩子是何時開始不舒服、有哪些症狀、胃口及活動力是否與平時不一樣、身上是否有起疹子、上次測量體溫約為幾度等。
此外,如果父母有其他的需要醫師才能回答的問題,也可以事先寫下來,趁就診時一併詢問,例如:請教孩子營養問題、合併其他藥物的使用等。
就醫步驟二~看診時的重點
看診時間往往只有3、5分鐘,在這「精華」時間,父母要詳細說明在家觀察到的病情,而有些不太相關的話題則可看情況省略。另外,可主動告知醫師有關疾病的訊息,例如在家中已經先吃過退燒藥、有沒有過敏史、對什麼藥物過敏、正在服用的藥物等。
通常醫師會一邊看診,一邊告訴父母他觀察到的孩子狀況,如果父母有不了解的地方都可以主動詢問,如果有特別寫下來的問題,也可以趕快詢問醫師。
就醫步驟三~看診後的要點
看診的醫療收據年度報稅時可以用來扣抵,有需要的父母要保留好收據,另外,通常還會有一張藥物明細單,如果孩子吃了藥物後有什麼狀況,也可以做為下次就醫時的參考。
領藥時要仔細聆聽服藥建議及服藥時間,如果有疑問都可以直接請教藥師。服藥後若有疑問,例如:有的孩子吃了藥物,出現嗜睡或嘔吐的反應,此時,父母都可以帶孩子回去詢問或是直接打電話與醫師溝通,這樣更能保障用藥的安全。
您的孩子看診時經常會哭鬧嗎?
孩子因為身體不舒服才需要看醫師,所以,在等待過程中難免會發生哭鬧的情況,此外,有的孩子對於看診時,醫師拿出的「用具」感到害怕,因而哭鬧抗拒接受檢查。而看診環境中,孩子之間的情緒可能會互相「傳染」,看見別的孩子哭鬧,可能使原本不害怕的孩子,也產生就診的恐懼感。
所以,接下來就要教家長一些方法,讓孩子減少看病哭鬧,同時對看醫師留下好印象。
不哭鬧步驟一~看診前的準備
除非孩子病情較嚴重,需立即就醫掛急診,否則建議家長盡量先預約,等接近看診時間才過去,這樣可以縮短等待的時間,減少寶寶的焦慮。在等待看診時,可以準備一個能和孩子簡單對玩的小玩具,或是一本孩子感興趣的故事書,等待時,拿出來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出門前可先幫孩子換上好穿脫的衣服,醫師檢查時動作會比較順暢,可讓孩子更為安心。平時勿以「醫師」來恐嚇孩子,例如:叫醫師給你打針、叫醫師給你開刀之類的言語,以免孩子對醫師留下不良印象。反過來,平時偶爾可以和孩子玩假扮醫師的遊戲,讓孩子習慣看病時可能會發生的過程。
不哭鬧步驟二~看診時的重點
帶孩子看病時,爸媽不要露出焦慮、緊張的神色,因為孩子很會察言觀色,如果父母態度很從容、很穩定,將能為孩子帶來信心。如果是父母兩人一起帶孩子去看病,可先由其一進去掛號、等待,另一個先帶孩子四處走走,等快到看診時間時,媽媽再打電話請爸爸帶孩子進來醫院或診所。
等待看病時,如果現場有其他的孩子表現得很勇敢,就可以告訴自己的孩子說:「你看,看病沒有什麼,只要像哥哥那樣張大嘴巴就可以嘍!」「你看,那個妹妹好勇敢,你一定比他更厲害。」……等等。接著用輕鬆的方式介紹待會可能會遇到的檢查,例如:「醫師很厲害,他只要拿出手電筒照一照,病菌就會害怕投降」「只要讓醫師噴一下藥水,喉嚨很快就不痛了。」讓孩子減輕壓力及恐懼感。
不哭鬧步驟三~看診後的要點
看完醫師之後,對於孩子剛才良好的表現要馬上給予口頭鼓勵,或是帶他去買個小玩具,這會讓他對看病留下好的印象。回家之後,家長可以說故事的方式,告訴孩子為什麼生病要吃藥,盡量以鼓勵的方式讓孩子吃藥,而不要一邊強迫灌藥,一邊責怪孩子不乖才生病,否則會讓孩子產生不好的連結,認為只要看了醫師,就會被逼迫吃下難吃的藥物,進而討厭看醫師。
孩子生病,這時候更要注意大人與小孩的交互傳染。在孩子感冒期間,儘量全家食用的碗筷,盥洗用具能夠分開處理,才能避免感冒的交互傳染。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